第16章 诗文传颂](5/6)
着竹篮的山民,还有牵着骆驼的西域商人,他们都在听一位白胡子老者讲述灵山的诗文传说。
“话说宋绍兴年间,有三位仙人在棋盘峰论诗……”老者的声音混着松涛,在山谷间回荡,“王贞白王大人写‘叠嶂西驰’,辛弃疾辛将军剑舞清泉,宋玉宋道长箫引松风,三人共赋灵山,留下千古绝唱。”
岩顶上,王贞白三人望着山下的灯火,如繁星落满人间。辛弃疾忽然指着山路上的一队车马,马车上挂着“临安府学”的灯笼,“瞧,又有求学者来了。”
宋玉的洞箫在手中轻轻转动,箫尾的穗子扫过刻着《灵山诗》的石壁,“千百年后,会有更多人来此,读我们的诗,品我们的词,却不知,我们不过是灵山的过客,真正的永恒,是这山水与文气的交融。”
王贞白望着远处的“灵峰”,峰顶的千年古松在暮色中如同一支巨笔,指向苍穹,“记得当年在长安,有人问我为何总写山水,我说,山水是天地的诗,诗人不过是代天地而言之。”他忽然轻笑,“如今看来,天地才是最妙的诗人,而我们,不过是它笔下的几点墨痕。”
辛弃疾将酒葫芦抛向空中,酒液划出一道银弧,落在“聚讲岩”的石凹中,化作小小的墨池,“管他是墨痕还是诗行,只要这灵山还在,文气便不会断绝。”他望着山下渐渐亮起的灯火,眼中有笑意,“你看,那些挑灯夜读的书生,那些踏歌而行的山民,都是灵山文气的传承者。”
暮色渐浓,三十六峰在余晖中染上金边,如同被泼了一层金粉的水墨画。王贞白取出昨夜的诗稿,宣纸在风中轻轻颤动,上面的墨迹忽然流动起来,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飞向各个山峰。
“贞白兄这是?”宋玉微笑着看着光点融入山体,每座峰峦都亮起微光,如同被点亮的灯塔。
“让灵山的诗,融入灵山的骨血。”王贞白望着渐渐亮起的群峰,“千百年后,即便我们的名字被遗忘,只要有人登上灵山,看见这峰、这松、这泉,便能听见我们的诗句在风中回响。”
辛弃疾忽然拔剑,在“聚讲岩”的石壁上刻下“心有回响”四字,剑痕中渗出金色的光,与王贞白的诗稿光点相呼应,“就像这灵山,永远在这里,等着懂得它的人,听见它的心跳。”
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