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永恒守望](2/6)
在松涛里。
(二)石人殿前的麦穗
转过“回马岭”,石人殿的飞檐刺破雾霭。琉璃瓦上的金箔经夜露浸润,晨光中竟流转着麦穗的图案——这是近年香客们用麦粉粘在瓦上的祈愿,风吹雨打不褪,反与琉璃融为一体。殿前香炉里,新燃的檀香混着艾草烟,托着信众的祈愿扶摇直上,在石人公石足前聚成小小的云团。
穿蓝布衫的老者跪在蒲团上,手中捧着个漆色斑驳的木盒。“石人公,”他的声音像老松的年轮,“这是俺爹留下的稻种,说是您当年赐的‘金穗子’。”打开木盒,三十粒饱满的稻种躺在棉布里,每粒都泛着青玉般的光泽,正是五十年前那场旱灾中,石人公膝头泉水灌溉出的绝收稻种。
老者叩首时,石人公石掌突然发出微光,一枚稻种从盒中飘起,悬停在他发间的白霜上。老钟看见,稻种表面竟映出老者一生的画面:幼年随父在石人殿前求雨,青年背着粮种走西口,老年带着孙儿回乡垦荒——最终画面定格在去年秋天,他用石人殿的泉水育出的稻穗,颗粒比寻常稻种大上两合。
(三)胡昭祠的光影禅机
毗邻石人殿的胡昭祠内,住持明远正在为几位背包客讲解壁画。“胡公在此结庐时,常与石人公‘对弈’——”他指着壁画上隐士与石人的石桌对坐图,“所谓对弈,实则论道。胡公的‘儒’、葛洪的‘道’、后来沙门的‘佛’,在灵山皆能相容,恰如石人公无头却能立世,因心有万象。”
背包客中有人举起相机,镜头对准胡昭像与石人公的影子重叠处。恰在此时,一缕阳光穿过祠顶的天窗,在胡昭手中的书卷上投下石人公的断颈剪影,两者的轮廓竟严丝合缝,仿佛千年前的隐士,早已将自己的风骨融入石人的躯体。明远禅师微笑:“当年胡公离世,百姓雕石为像,却不知石人公早已是灵山的魂,等着世人在石像中看见自己。”
二、岁月变迁
(一)云海上的信仰图谱
巳时正,九十九宫观的钟声同时敲响。灵虚观的铜钟震落殿角积雪,钟声里混着道长们诵《黄庭经》的吟唱,每七个音节对应灵山一座主峰;华严寺的梵钟则惊起群鸽,鸽群掠过“文笔峰”时,翅膀在阳光下映出光影,与观中太极图遥相呼应。黄幡红幡在山风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