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法会盛景](2/6)
十八声钟响震得山谷回音袅袅。释迦塔前的白玉石台上,檀香与松烟的香气已汇聚成雾,一位身着绛红袈裟的高僧正拾级而上,袈裟边缘绣着的千手观音像,随着他的步伐隐隐流动。这是大慈恩寺的昙摩大师,去年曾在黄河决堤处设坛祈福,救起无数百姓,此刻他手中的佛珠每一颗都刻着往生咒,在阳光下泛着朱砂色。
“铛——”三清殿的铜钟几乎同时响起,一位鹤发童颜的道长踏云步而来,青袍上绣着的太极图随着步伐变幻阴阳。他是龙虎山的玄玑子,五十年前曾在华山论道,以“天地与我并生”之论折服诸派,此刻手中拂尘轻轻挥动,便有松针清香弥漫,细看拂尘尾端,竟系着几片金箔剪成的竹叶,正是道家“金竹符”的象征。
最后登台的是位中年儒士,月白色长衫洗得微微泛青,袖口处还留着墨渍。他是白鹿洞书院的山长周明礼,近年来在信州开办义学,教贫寒子弟识字。此刻他手持一卷《论语》,腰间玉坠刻着“中庸”二字,步上石台时,向高僧与道长分别作了个长揖,衣袂带起的风里,还带着淡淡的墨香与书卷气。
三人并立石台之上,昙摩大师慈悲含笑,玄玑子仙风道骨,周明礼温润如玉,恰好应了“佛渡众生、道合自然、儒守中庸”的三教气象。台下十万信众见此情景,顿时鸦雀无声,唯有山风掠过经幡,发出哗啦啦的轻响。
(四)开坛布道
昙摩大师双手合十,声音如春日融雪般清润:“诸位善信,今日佛道儒三教齐聚灵山,非为门派之争,只为共祈太平。佛说‘众生皆苦’,道言‘天地不仁’,儒云‘仁者爱人’,然三教本心,皆在渡人——渡人离苦,渡人向善,渡天下归心。”说罢,他抬手轻挥,袈裟上的千手观音像竟似活过来般,每只手掌都泛着微光,台下信众中有人低呼:“菩萨显灵!”
玄玑子抚须而笑,声音如松涛澎湃:“世人常言佛道相隔,却不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三’者,便含儒释道之妙。佛家修心,道家修身,儒家修世,心正、身修、世安,方得天下大同。今日祥瑞未显,然诸位心中若存善念,便是人间最大的祥瑞。”他手中拂尘轻点,石台上的香炉 suddenly 腾起青烟,在空中凝成一朵莲花形状,又渐渐化作“善”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