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道藏真传](2/5)
出《道德经》的蝌蚪文。慧明认出那是失传已久的古文版,与他在终南山见过的石刻一模一样。更奇的是,每颗鹅卵石上的“道”字,都在吸收月光,化作细小的青牛虚影,绕着道童脚踝打转。
“此舍利采自昆仑玉虚峰,”道童的声音忽然低沉,“三百年前,贵寺昙摩大师与贫道曾在此论道,他以‘明心见性’破我‘练虚合道’,却不知——”他抬手轻挥,舍利表面竟映出昙摩大师当年在黄河畔救人的场景,“明心者可见性,见性者自合道,佛道之争,不过是仁者见仁。”
慧明怔住了。他曾听师伯说,师父圆寂时,枕边放着半卷《道德经》,墨迹未干,原来早有前缘。道童忽然指向池心:“法师可记得,七年前放生池曾干涸三月,是令师以指血化水,救了满池金鲤?”慧明点头,当年师父指尖滴血的画面,此刻竟在舍利中重现,血珠落入池底,竟凝成“道”字金印。
二、舍利生莲:水火交融的金丹妙相
(一)玄珠入水的震颤
当舍利落入放生池的瞬间,池面突然炸开孔雀蓝的光晕。慧明感到掌心发麻,低头见自己的菩提子串正在发烫,每颗珠子上的《道德经》文字,都化作流光汇入舍利。道童轻诵“玄之又玄”,池底的古文《道德经》竟与慧明手中的《法华经》隔空呼应,墨字与蝌蚪文在空中交织成阴阳鱼。
第一朵金莲在子时三刻破水而出。莲茎上刻着佛教的八吉祥纹,莲叶边缘却泛着道教的云雷纹,花瓣每展开一瓣,便有梵唱与道咒同时响起。慧明数到第八瓣时,金莲中心竟浮现出太上老君骑青牛的剪影,牛背驮着的,正是释迦牟尼的十二层舍利塔。
“水火既济,金丹自成。”道童踏莲而行,指尖掠过莲叶,叶面上便浮现出《周易参同契》的丹道口诀,“贵寺放生池下,本有地火明夷之相,当年昙摩大师以血祭水,贫道今以舍利引火,方得此青莲金池。”慧明恍然大悟,原来灵山的地脉,早被前辈大德布成了佛道合璧的丹炉。
(二)金莲灌顶的启示
慧明伸手触碰金莲,指尖刚触到花瓣,便觉一股热流顺着劳宫穴涌入,直冲泥丸宫。他闭目内视,竟看见自己的识海里,莲花与太极图正在融合,《心经》与《道德经》的文字如星河般旋转,最终凝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