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黄泥峰](1/4)
一、黄云初降:仙人踏雾临人间
明弘治十年的孟春,灵山北麓的黄土坳飘着细碎的黄沙。张老汉蹲在龟裂的田埂上,指甲抠进板结的土块,指缝里挤出的丁点湿土,还不及掌心的汗渍湿润。三亩薄田裂成龟甲,冬小麦的幼苗蜷缩成褐色的线,像被抽干了最后一丝生气。村东头的老井早已见底,井绳在风中晃荡,扫过井壁上的青苔——那是半年前最后一滴水留下的印记。
“老爷们,求求你们开仓放粮吧!”村正带着几个汉子跪在地主的青瓦院前,门环上的铜兽叼着的“丰”字牌匾,在烈日下泛着刺目的光。忽有黄雾自灵山深处涌来,雾中传来清越的钟鸣,声如陶埙,带着泥土的厚重。百姓们抬头,见一位身着土黄色道袍的仙人踏雾而来,道袍上绣着流动的田垄纹,腰间悬着柄刻满五谷的木铲,正是天庭派来济世的黄泥仙人。
“吾乃后土宫执耒仙官,奉命镇守此山。”仙人开口,声音如犁铧破土,“尔等且看——”他挥袖扫过田地,掌心渗出的金色光点落入土中,板结的黄土竟如活水般翻涌,裂缝中冒出鹅黄的嫩芽。张老汉颤抖着捧起泥土,发现沙粒间混着细小的金粉,正是仙人以自身法力凝结的“育土金砂”。
黄泥仙人选择在峰顶的黄土台搭建茅屋,屋梁用的是灵山特有的“龙鳞木”,树皮如层层叠叠的黄土片,与峰体浑然一体。他在屋前掘出三口方井,分别刻着“雨”“润”“生”三字,井水自地下泉眼涌出,带着淡淡的土腥味,却能让垂危的作物一夜返青。
二、执耒安民:铁铲翻覆定乾坤
立夏时节,黄泥仙人开始教百姓改良土壤。他踏遍灵山七十二峰,发现黄泥峰的黏土黏性适中,遂带领青壮开凿梯田,用木铲将山腰间的黄土层层堆砌,形成“叠金台”。“黄土性燥,需掺腐叶与河沙。”他握着李大牛的手,将腐殖土撒入田垄,“如人之心,刚柔相济方得长久。”
最神奇的是“定风阵”。每逢西北风起,仙人便执木铲在峰顶画圈,黄土自动扬起,在村落上空结成穹顶,沙粒碰撞如千军擂鼓,竟将呼啸的狂风碾成细雾。秋收时,叠金台上的稻谷穗长尺余,谷粒饱满如金豆,脱壳后竟泛着淡淡土黄色,蒸熟后香气能飘出十里。
冬月里,山中来历不明的“黄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