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4/5)
遥,随缘放旷。
这里的“任性”,是随性随缘,如行云般自由;“放旷”,是放下,因放下而心宽似海,天地为之辽阔无垠。
苏轼年逾花甲仍被流放海南。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苏轼终得北归。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他写道:参横斗转,夜色已深,仿佛三更时分,那连绵的苦雨和终日的狂风,也知晓该放晴了。
云散月明,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明珠,谁来点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天容海色,恰似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本就清澈澄明。空余鲁叟乘桴之意,仿佛是那在波涛中飘荡的孤舟,承载着对自由的渴望。粗识轩辕奏乐之声,恰似那悠扬婉转的天籁之音,萦绕在耳畔。九死南荒,吾不恨,因为这趟奇妙绝伦的游历,堪称平生之冠。
因为放下,苏轼的魅力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穿越千年的时空,依旧熠熠生辉,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历经磨难,却如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日益纯净、天真烂漫。这种豁达的情怀,犹如那广袤无垠的天空,又有几人能够领悟呢?
· 06 ·
苏轼,犹如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他是最懂得生活真谛的人。
林语堂曾如此赞叹苏轼: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加绚丽多彩,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再也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探寻生活中的乐趣,宛如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发现快乐和创造快乐,就如同那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能力。
人生为何快乐如此稀少?只因为未曾品读苏轼那如诗如画的颠倒人生的篇章。我站在现代的图书馆里,手中捧着一本关于苏轼的诗集。刚刚读完他的故事,心中满是感慨。我想象着自己若能穿越回宋朝,定要去寻那苏轼,亲耳听他吟诗作词,看他如何在困境之中仍保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
正想着,突然一阵眩晕,再睁眼时,竟身处一片古旧的街市。周围人的服饰打扮分明是宋代模样。我心中一惊,难道真的穿越了?慌乱间四处打听苏轼所在之处。
好不容易寻到一处庭院,只见一人正在挥毫泼墨,那洒脱的神态,可不正是苏轼么。我走上前去,恭敬行礼后表明来意。苏轼朗朗大笑,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