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南朝刘宋 宋孝武帝刘骏(1/4)
我这辈子活得不算长,三十四岁就去了。现在躺在建康宫的病榻上,听着檐角铜铃在风里叮当响,忽然觉得该说点什么。我出生那年是元嘉七年,建康城刚下过一场大雪。父皇把我抱在膝头批奏折,朱砂笔尖悬在黄麻纸上方,墨点子啪嗒掉在我襁褓上。后来他们说这是吉兆,天子朱批落在我身上,注定要坐龙椅的。
六岁那年,我在西殿廊下追着狸猫跑,正撞见大哥刘劭跪在阶前。父皇举着玉如意要打他,因为他在尚书台偷换了官员考课簿。我躲在柱子后头看,大哥的脊背挺得笔直,挨了三下愣是没吭声。那会我就知道,我们兄弟几个的性子都不随父皇。后来果然应验了。
十五岁封武陵王,去江州上任那天,母后拉着我的手直抹眼泪。我说阿娘莫哭,儿此去是要给朝廷镇守长江门户的。其实心里发慌,江州那地方三教九流混杂,去年刚闹过流民暴动。船过彭蠡泽时遇上大风浪,我抱着桅杆吐得昏天黑地,随行的长史王昙首说:\"殿下这般狼狈,倒像个真刺史了。\"这话我记了二十年。
在江州的头三年,白天处理讼案,夜里读《孙子兵法》。有回处理山越人劫掠案,两村械斗死了十七口人。我带着府兵翻过五座山头,把两边族长捆来对质。老族长跪在堂下梗着脖子:\"汉人官府从来不管我们死活!\"我拍案而起:\"今日管了!\"当场斩了三个带头闹事的,余者罚徭役三年。后来江州再没出过大规模械斗,他们叫我\"青天刺史\"。其实哪有什么青天,不过是杀伐决断比前任痛快些。
元嘉二十七年,北边出事了。拓跋焘率军南下,父皇急召诸王商议。我在朝堂上说应当迁都广陵暂避锋芒,话音未落就被大哥冷笑打断:\"三弟在江州待久了,骨头都泡软了?\"那日散朝后,我在朱雀航拦住大哥的马车,他掀开车帘斜眼看我:\"武陵王想争储君之位?\"我攥着马鞭的手直发抖,到底没挥出去。
后来北魏铁骑真打到了瓜步山,父皇连夜乘船逃到石头城。我带着江州水军星夜驰援,在采石矶截住魏军前锋。那是我第一次真刀真枪打仗,箭雨擦着脸颊飞过去,血珠子溅在铁甲上结成冰碴。战后清点伤亡,有个小兵临死前抓着我的袍角喊娘,我把他眼皮合上时,发现自己手掌上全是咬出来的牙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