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南朝南齐 齐武帝萧赜(2/3)
百精兵出城劫营,火把照亮江面如同白昼。那一战断了三把刀,最后抢回三十车粮草。
父亲称帝那年我三十七岁。受禅台设在南郊,青雀白幡遮天蔽日。礼官唱到\"太子萧赜\"时,我捧着玉圭的手微微发抖。父亲在龙椅上招手,我登上丹墀时踩到衣摆,差点摔倒。听见后面有朝臣窃笑,转头瞪过去,笑声立刻断了。祭天那日狂风大作,父亲低声对我说:\"这天下,比想象的重。\"
永明元年正月,父亲驾崩。我守灵时摸到他冰凉的手,突然想起十二岁那年,他教我拉弓时手掌的温度。登基大典上,太祝捧着传国玺走过来,玉玺边角有道裂纹——那是当年父亲摔的,因为我说\"宁为真刀真枪,不要这些石头疙瘩\"。
当皇帝的头三年,夜里总睡不安稳。有天三更天披衣起来,走到东阁看见值夜的谢朓在打瞌睡,案上摊着没写完的诏书。我提笔续了后半段,墨迹未干时他惊醒过来,吓得跪地请罪。后来这道关于减免田租的诏书颁布,老农在朱雀门外磕头,额头都磕出血。
三十九岁推行检籍令,要清查冒充士族的寒门。琅琊王氏的老太爷拄着拐杖闯进太极殿,指着我的鼻子骂:\"萧家不过兵痞出身,也配动士族根基?\"我让羽林军把他架出去,转头对范云说:\"把这些年冒籍的名单誊抄三份,明天早朝发下去。\"那天傍晚在武库试新造的环首刀,刀刃映出我鬓角的白发。
四十二岁生日在华林园设宴,太子长懋献上亲手抄的《孝经》。翻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这句,他手指在\"道\"字上多停了一会儿。我问他:\"太子觉得何为道?\"他答:\"父皇之道即是儿臣之道。\"酒过三巡,竟陵王萧子良突然举杯:\"陛下当年在竟陵王府读书时,可曾想过有今日?\"满座皆惊,我大笑着饮尽杯中酒:\"想过,所以把书阁里的《汉书》都翻烂了。\"
永明七年大旱,赤地千里。我带着文武百官去钟山求雨,青石板烫得能烙饼。三跪九叩后起身时眼前发黑,抓住王晏的胳膊才没摔倒。回宫路上看见灾民在吃观音土,当即下诏开太仓放粮。当晚梦见父亲站在雨里说:\"治国如烹小鲜,火候过了就焦。\"惊醒时听见雷声,雨点打在琉璃瓦上噼啪作响。
四十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