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上古信标(2/4)
塔群的科考活动中,科学家考文顿发现了一个底边边长约三厘米、由未知材料制成、表面刻有繁复分形几何纹路的方锥体。
发现之初,考文顿感兴趣的是它的材质。
它具有极其特别的物理特性,具体表现如下:
它的质地极为坚硬,经历各种暴力测试都完好无损;它质量极小,人类说话时呼出的气流都能将它吹动;它几乎不存在热膨胀系数、也几乎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近似绝热状态)——学界后来尝试过拉曼光谱、量子干涉等种种手段,经过很久才最终测量出它的温度——约2724k,与人类测算出的宇宙平均温度近似……
神奇的物理特性让考文顿坚信它绝非地球文明的造物,但是彼时彼刻,考文顿尚不知道它的用途。
经过和团队成员的激烈讨论,考文顿用一种神话中的物质将它命名。
贤者之石。
……
世界各国围绕着“贤者之石”的争斗毫无意外的出现并持续了很多年,直至最后,人类文明实现了大和解,并最终发现了隐藏其中的更深层的秘密。
因为一场实验事故,“弦”出现了,尽管它只存在了一刹那,科学家还是捕捉到了它。
科学家后来多次复现了那一场景,并最终确定了三件事——
第一、当以足够大的能量轰击“贤者之石”,“弦”就会出现,停留时长与能量级数成正比。
第二、“弦”是一种基于宇宙背景辐射的共振,它不受任何人类已知的物质的阻隔。
第三、共振具有指向性,是“贤者之石”与宇宙中其他类似结构产生的共鸣。
基于这三条理论,人类先后在亚洲东部及柯伊伯带发现了另外两块“贤者之石”。
不,那时候它的名字已经改了,因为它具有的指向性特征,它被改名为“上古信标”。
……
“宇宙探索舰队的核心宗旨,就是沿着信标的指引,寻找可能存在的终点。”
“终点有什么?”
“主流观点是那里藏着宇宙的终极奥秘。谁知道呢,也许根本就没有终点。不过,上古信标的未解之谜如同大海般广阔,人类只是发现了冰山一角,就掌握了超光速跃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