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形意拳发力:一横一竖,“气沉丹田”(4/6)
有意识地向下压气。
只要用腹式呼吸留意小腹的鼓荡,做到“力活气顺,虚心实腹”,即可达到目的。
至于逆腹式呼吸的方法,难度较大,初学者很难掌握,而且容易走到歧路上去,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我们练拳时不能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调整气息上,否则,就会影响拳术的肢体动作,练拳的人就会变成气功师了。
练好“气沉丹田”的功法,首先要坚实形意拳的站桩基础,就是先辈大师归纳的八字筑基功,即三顶丶三扣丶三园丶三毒丶三抱丶三垂丶三曲丶三挺等园满完整姿式。
如果扎不好这个重要根基,“气沉丹田”就是一句空话。
拳经云“十四种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神竒”。练好“气沉丹田”的功法,其劲力的发放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这个威力的形成,我各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由于横膈的下压,廹使腹内脏器下移,这就把人的重心挤入骨盆,下移的人体重心,增强了驱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通过引力控制并催发了整个躯体的协调运动。
横膈的上升和下降,腹壁的収缩和放松,使腹内脏器及腹内气体受圧而发生形变,弹性物体的形変就会产生弹力,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小腹内增大的压强刺激了骨盆和尾椎筋肉以及很多平时很难调动的肌群,这些肌群的瞬间舒缩,象爆炸一样,以惊人的速度,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爆发力。爆发力是力和速度的积。
形意拳出手主张打击对方的根节,这就增加了运动的距离,在一定时间内距离越大,速度越快,速度越快,爆发力越大。
形意拳发力出手,为手足同起同落,手足和躯体整合发出。
拳经云,“打法须要先上身,手足齐到方为真”,就是常说的“抢地位”,打击目标所受的压力是全身的重量,而受力面积却是拳或掌,根据“受力大小与面积成反比”的规律,当然可以证明所施出的力是神竒无比的。
在气沉丹田的过程中,有诸多相互作用的力,如头的上顶和肩的下沉,后腿的蹬力和前腿的撑力,前掌的后彻和后拳的前冲,等很多成对出现的力,所形成的反作用力,又用等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