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形意拳与人交手需掌握的散手要诀,会阴穴和尾椎骨的秘密(3/4)
练的就是海底穴,从下往上的劲力会阴穴是总机关。
练功讲究用意不用力,开始是去浮力,也就是去掉你肌肉用力的习惯。当把浮力去掉,会出现一个什么状况呢?困倦、无力、昏沉、想睡觉,会持续一个阶段。
之后新力渐生,此新力为筋膜骨之合力,不用时寂然无声,用时则如惊天霹雳(有阶段性)。
当浮力已去,新力初生,突然发现身体里面有发空的景象,这个空好像是个未动的风箱,很明显地感觉到空空如也,而四肢的运动则变动空空松松。
注意,不是软软塌塌,是空空松松,并非无力,却也非拙力。
此时精神逐渐旺盛,尤其走路,很不着力,就是不使劲了,感觉好像走得很慢,实际和平常一样,有时候感觉自己能融化在空气里。
这时就很喜欢走路了,因为怎么走都不累,因为你不用力,不使劲的就走很远,这就是内劲渐生了。在这之后,行拳练功便觉身体有了通透的感受,特别是太极拳,几乎每一式都是如此。
特点是什么呢?尾椎骨活了。打每一式尾椎骨都成了发动机,尾椎骨抖起来了,如果你加意,则尾椎一晃,全身颤动,似弹簧。
尾椎骨活了以后,紧接着就是脊椎骨整个的活了,打每一式就不是胳臂腿的劲力,而是都从脊椎骨来了。严格地说,是尾椎骨发动,脊柱发力,送于四肢。
脊柱此时就可以晃动了,尾椎骨一动,脊柱骨晃动,你想怎么晃就怎么晃,就会感觉到力量是从脊柱中来,有时候来点情绪,晃得一厉害就如风魔一般,动作奇快。
给你个自信,这么快有谁能看得住?其实还只是在中途啊。此是身体浮力尽去,内劲初得的景象。再从头捋一遍,关键就是用意不用力,去掉浮力,度过昏蒙阶段,渐入明堂。
尤其是太极拳,每一式都如此,因为尾椎骨和脊柱活了,身体就全活了,胳臂腿往哪去都行了,自己就象个万向节,随便去,随便打,自在!
练太极拳的都说自己走的是“猫步”,什么是猫步?就是提着劲的步。
看看猫走道、或者豹子、狮子和老虎,没有一大步一大步哐当哐当走的,都是提起来、慢慢放下去,柔柔软软地、毫无消息地走向前去,走到猎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