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江西虽好,但我决定移民安徽(4/6)
阳明敢拿出大明疆域图,自己就敢指着地图说上三天三夜!但是王阳明却避开自己最擅长的键政领域跟自己谈学问。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杨植只能老实回答:“《大学》《中庸》记得一半,《论语》《孟子》记得一点。”
王阳明又问:“《大学》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在亲民’,何解?”
这是要考杨植的八股破题了。朱熹把《大学》第一句的“在亲民”解释为“在新民”,而王阳明并不赞同朱熹的观点,认为“在亲民”是“亲近民众”之意。
杨植决定还是不投其所好,按自己前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来回答。“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道虽无形,但道在器中。太虚本动,器随之动,故天地之化日新,民亦日新。”
杨植的意思是:道是抽象的普遍性、共性、规律,器是具体的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特殊性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王阳明皱眉思索,杨植这个回答其实与程朱理学也并不相同。他沉吟之后笑着说说:“我见小哥儿天资聪颖,本想收你为心学门人。但你的思想更近于气学。
噫吁,心学本源于前宋的江西陆象山先生,想不到本朝赣人风气一变,转而崇尚气学吗?”
大明一朝,气学十分小众,所习之人不多。当世的气学领袖是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罗钦顺,弘治六年进士科中三鼎甲探花,但官运不畅,这时在南京任吏部侍郎。罗钦顺与王阳明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互相辩驳经义。
杨植有三分感动。王阳明并没有觉得心学就一定是对的,把杨植当成迷途羔羊要带回正道,以官威、学术大家的身份来纠正杨植的思想。
王阳明问道:“你今后有什么打算?”王阳明对杨植是以“你我”相称,已经是十分亲近了。
杨植回答说:“自然是考功名,走科举正途。”
王阳明赞叹一声:“小哥儿有志气!”话锋一转:“老夫忝为科场前辈,在这里告诫你几句。科举一途,其实运气占很大的成分。可惜你人在江西,要有心理准备。”
大明四大科举地狱:江西、福建、浙江、南直隶!
这四地文教昌盛,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