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府试(2/6)
是一个小池塘,池塘上有一座桥,过了桥是一座门,门楣上书“儒学门”三字,门内隐隐有文昌阁、明伦堂等建筑,池塘周边种植的槐树、柳树迎风摇摆,却是阴风阵阵,愁云惨淡。
杨植端详一会,失声叫道:“这府学端的不是好去处!儒生养浩然正气之所在,怎会如此险恶?”
旁边一个老童生却笑道:“后生仔年轻,又是新来凤阳城。你却不知道凤阳城里,死人最多的地方不是县衙大牢,而是府学!”
杨植惊疑不定,问道:“此话怎讲?”
老童生长叹一声:“每年府试,各县来的考生都有发疯的、上吊的、投塘的!不知多少冤魂留连此处,每逢雨夜,啾啾低泣!”
杨植身为唯物主义者,自然不信,说道:“都市传说当不得真,自己吓自己罢了!”
老童生见周边的学子都围上来,压低声音道:“二十年前,咱们凤阳府亳州有位考生在此考完后,出门就投塘自尽!以后每逢雨夜,府学的秀才都能看到那考生湿漉漉地在府学游荡,逢人就说:‘子曰,子曰’!”
学子们后背生出寒意,不禁低头思索“子曰”的意思。
老童生停顿半晌,见众考生百思不得其解,笑着揭开谜底:“子曰者,是那一年的试题!子曰二字,《论语》、《大学》几乎每页有之,以何破之?
那考生枯坐一天,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交上白卷,出门就投塘自尽了!考生一缕冤魂不散,以后每到雨夜即在府学游荡,见人就说‘子曰’!府学教谕请了龙兴寺的大师做了水陆道场超渡他也没有用!”
众考生听到迷底,恍然大悟:这个题目根本无从下手,《论语》大部分段落都有“子曰”二字!
一时半会大家也想不到好的破题,又追问道:“那后来如何?冤魂如今还在府学吗?”
老童生哈哈笑着说:“直到某年有一秀才,晚上出宿舍便溺时遇到冤魂,答曰‘匹夫而为万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那冤魂大笑道:‘吾瞑目矣!’从此不再出现,想必是投胎转世去了!”
众考生反复推敲,这个破题中正淳和,如春风拂面,又隐含读书人的骄傲,没有哪个破题比它更好。难怪冤魂得偿所愿,解开心结!不禁啧啧称赞,边议论边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