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江西人在南京(2/6)
人问东问西,毕竟是江右会馆,本乡本土之人会宽松一些。”
那八品官沉思片刻说:“我在应天府给你们找一处空院子吧。你们一共来多少人?”
陈恒窘迫回道:“约两百人。”
八品官吃惊地睁大眼睛:“我最多只能找几个院落,大约能住下一百人。”
陈恒在心中盘算一下道:“可以。”
八品官指点说:“南京的水门通衢是三山门,那边至少要有五十人;城南的清凉门建成后未使用过,少有兵丁防守,可以放几十人。这两处至关重要,说不得就要从这两处打开缺口进南京。”
陈恒见八品官如数家珍,松口气道:“是极。一切听凭大人指派。大人找到院子我们就搬去。”
南京城里的房子也是由应天府租给市民、商户,府衙门的户房负责对公房租户收取租金、修缮金,工房负责修葺。这名八品官就是应天府户房的一名低层官员。
八品官次日回到应天府衙门上值,从户房的案卷里找到两处无人居住的院子。院子属于还没有经修缮的危房,并不是不能住人,毕竟梁柱一时半会不至于塌下来。院子的位置也不错,就在南京城中心的鼓楼街。
大明开国已一百多年,太祖高皇帝制订的保甲制、人员流动管理制在南北两京西安武昌开封南昌这等大城市早就无人理会。光顺天府应天府就有几十万外地匠户长期滞留,一百多年繁衍下来已经成为地道老北京老南京,不查户口,任谁都不知道他们是外地人。这些人照样入学、考科举、经商。按法律应该遣返他们回乡,但官老爷谁都不想沾这种事。
趁着大城市没人管的便宜,陈恒带着手下搬入鼓楼街的两个院子。鼓楼街的位置非常好,四通八达,很适合居中调度。
安排妥当后,陈恒先去南京守备太监刘琅私宅递个帖子,次日傍晚雇了一驾小马车,像一个给守备太监送礼的普通人,来到刘琅的宅前通报门子,然后就被领进去了。
南京守备太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手握“守备关防”大印一枚,管理南京皇城和孝陵,统率南京二十四个内廷衙门和南京的明军,并有监督南京兵部尚书之责。
第一任南京守备太监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现在的南京守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