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会试(3/6)
流程。朱笔誊录过的试卷被送进一个一个的经房。
每个经房里都有一名同考阅卷官,中式举子称他们为“房师”。
和乡试差不多,《春秋》与《礼经》也各自只有一房。
正如大明体制是主官一言堂,乡试、会试主考官有一个巨大的权力,那就是搜卷。当主考官看到阅卷官送上的试卷水平不怎么样,主考官可以去阅卷官房中,翻阅剩下的试卷,然后带走自己认为好的。
但是这种行为是当众打阅卷官的脸,除非是乡试主考官才可能这么做。乡试同考官都是从不同县里抽来的教谕,其身份与北京朝廷来的主考官天差地别,而且考完后大家一拍两散,同考官与主考官、同考官之间从此一生再不相见。所以湛若水主考南直乡试就搜了每个同考官的卷子。
但是会试主考官不太可能搜卷。所有的考官出身差不多,而且大家出了贡院大门还得经常见面。主考官敢得罪同考阅卷官的话,极有可能当场被阅卷官暴打,监考御史极有可能只当没看见。
礼房的同考阅卷官是张潮,四川内江人,跟李充嗣同乡。他事先被杨廷和交代过要废掉什么类型的卷子,杨慎也同为阅卷官,两人组成双保险,确保黜落杨植。
张潮决定看先经义试卷,再看四书试卷。
主考官毛澄出的礼经考题原文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乡试会试的题目就是这样的一整段,所以考生往往更难答。小题怪题偏题考急智、考牵强附会,但是大题才检验考生是否能完整理解、阐述经义。
礼经之所以难,因为华夏的礼就是法,礼经就是华夏的法哲学原理。华夏观察天文、气象、山川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推导出个人的饮食作息、农耕工业、娱乐体育要顺应天时,乃至部落、国、天下的动员、战争、祭祀等社会性活动,都要与自然环境相一致。
所以礼经相当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礼经》中不但有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