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这位怎么来了?(3/3)
眼神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正是首座上那位留着雪白长须的老人。
浑浊又不失锐利的目光与江健诚对上,老人嘴角勾起,和蔼地朝他点了点头。
江健诚有些尴尬,回礼后低声向老秦总询问:“这是谁啊?你认识?”
“何止是认识,简直是……”老秦总顿了顿:“如、雷、贯、耳。”
听见老朋友这么说,江健诚心里一悚。
老秦总小心翼翼地耳语:“他是孙福春。”
“!”
听到这个名字,江健诚全明白了。
孙福春先生是老首都人,祖上在宫里当过差。
晚清时期,其外祖父陈光子承父业在清宫廷做御厨,祖父孙文山在宫里当车夫,二人关系极好,王陈两家后来成了亲家。
陈师傅的先人是最早 “闯关东” 的老山东,因做菜受满人青睐,在清顺治入关前御膳房招募厨师时,入了御膳房,且归入军队编制。
后随清军入关进京,成了名副其实的御厨。
孙福春的父亲孙臣是清末民初会贤堂、致美楼当家名厨,两位哥哥和几位舅舅也都是当时八大楼、八大堂的 “掌勺”。
孙家有个传家宝,是一个泛黄的旧折子,上面有陈王几代名厨的 “从业记录”。
包括各类宴会菜单、菜谱、配料、制作方法及餐具样式等。
涵盖京菜、鲁菜和宫廷菜,珍贵无比。
孙福春从小受到家庭饮食文化氛围的熏陶,也成为研究传统饮食文化的大家。
先别说孙家的家底如何丰厚,但是孙福春的荣誉说上半天都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