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是洛神!(2/3)
做出食物最好吃最恰当的模样。
先前他们听说是甜品宴心里还有些犯怵,毕竟年纪大了,甜食不能多吃。
现在看来,完全是多虑了。
他们不仅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感,身体丹田部位还迸发出了熟悉的暖洋洋触感。
唯一值得可惜的一点就是景区限制了加餐服务,每一桌加餐两次封顶,超出范围就不予理会了。
当老秦总二人吃完第三顿时,晚宴的进度不知不觉来到了压轴戏。
今天的表演对于一众演员来说煎熬了许多。
他们已经尝过了霁祥的手艺,压根忘不了那个味道,一整个翻来覆去地回味,唯一值得庆幸的的就是早上起来还算精神。
今天所有人都比平时早来了一两个小时,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们也是顺利地吃上了后厨的额外投喂。
只不过并不是昨天的烩菜,而是晚宴上的同款甜点。
如今上台表演的时候都得遏制住自己不要去看游客的桌案,不然那种记忆中的美味保准会不停地盘旋在脑颅中。
前两个节目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失误了两个地方,好在那个时候游客都在低头吃东西,没有太多人知道这回事。
霁祥一出场,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
他挽起袖口,露出小臂上淡青色的血管,从锦盒中取出藕丝糖。
这种糖是千丝万缕的代名词,制作起来十分不易。
需要把糯米粉历经九蒸九晒,每蒸一次便在阳光下晾晒至彻底干透,再混入新鲜藕汁,经三天三夜文火慢熬。
待糖浆浓稠如琥珀,再以特制的拔丝工具反复拉扯,才能拉出细若琴弦、韧而不断的糖丝。
相传清代雍正年间,慈溪沈师桥的糕点师傅沈永年制作出一种外形似柱状、粗细如人中指、长不过三寸的食品。
折断后,内部有数十个细状小孔,如同被折断的藕,故而得名藕丝糖,因地处 “三北”,也叫 “三北藕丝糖”。
后来,藕丝糖传入京城,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被列为 “御食”,这才名声大噪。
这还是慈溪藕丝糖的来历,金溪藕丝糖要更早,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
藕丝糖和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