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蒋进科其人(2/3)
说:“非也,非也。两种语言同宗同法,只是使用年代使用人的不同。两者之间必定一脉相承。读得多了,说得多了,必然就掌握两者之间互通的密码。”
于是,在蒋老师的语文课上,开场必是古诗词朗诵与背诵,有时点名让同学背诵,有时心情好便自己背诵,其中,蒋老师最喜欢的是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蒋老师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手里拿着书,虚指着前方,仿佛与诗仙李白交杯对饮。“小李白”的绰号由此而来。
仿佛老师的诗诵给大家起了个调子,接下来便是同学们的集体大背诵。
各人背各人的,丝毫不受别人影响,这也是蒋老师课堂上的一大特色。
蒋老师总有各种各样的主意。
每每新学一首古言,蒋老师的背诵通关标准是两人一起背诵,左边几排的同学监听a的背诵,右边几排的同学检查b的背诵,背诵的两个人,一个人先开始背诵,另一个人紧随其后又不同步。必须各人背各人的,只能影响别人,不能让别人影响自己。
一个人背完不行,实行连坐制,必须两个人都没有错处才算真正背诵通过。
这么奇葩又残忍的方式让初听闻的每一个人都目瞪口呆。
不信你去试试,当有别人在你耳边不停地发出同频声音,尤其是跟你背同一首诗又不能同步时,你的思维、记忆便会产生巨大的混乱,这根本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挑战。
蒋老师说:“背吧,背吧,我的每一届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每一个人都能通过。”
是啊,如果你在纷乱复杂、各种干扰中能把这些拗口的诗词背下来,说明她是真正记在了你的心里。
背诵一段后,整个课堂的气氛被提高到了一个高潮,同学们个个面色潮红,两眼紧盯着老师的身影。
这个时候,蒋老师便开始从一首诗词讲起,讲作者的籍贯生平,讲诗词创作的年代背景,讲诗里哪个句子值得反复吟诵,有时候说着说着就扯远了,扯到了唐朝的风流,宋朝的精致,明朝的意难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