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党争内乱(1/6)
那天三人在书房商议的内容不得而知,只是那天之后,朝堂上的双方又都蛰伏了起来,在寻找着能够一击必杀的时机。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来到了五月份,忍耐了半月有余的荀司律一派也终于等来能够报仇雪恨的机会。
事情是这样的,在三月春闱期间,有一名太学生,还挂着临津县尉的虚职,名字叫高梁,字浪荡。本身是一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想通过走后门来求个功名,后经过酒友铁佛寺僧人广智和僧人广谋,结识了他们师父戒贪和尚,并与戒贪一同立下一张纹银四百两的字据,好让戒贪帮自己上下打点。
但谁知那戒贪起了贪心,偷偷涂改了字据,昧下了三百两。
几日后戒贪来到陈尧佐府上,以为陈家大娘子讲经为由,经过仆夫徐旺,门客宁武歆的门路贿赂了陈家大娘子安氏。而那安氏收了戒贪的贿赂,就嘱咐了家仆戚叡在左臂上写下高粱的名字,打着伺候陈尧佐的名义进了贡院。
那戚叡进了贡院,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陈尧佐,而陈尧佐也不含糊。拿钱办事,在高粱考的第五场时,陈尧佐就已做好了手脚。后派戚叡打着进去送汤的幌子,向高粱索要银子。高粱却十分狡诈,总是找着各种理由,迟迟不拿。更过分的是在中举之后,就跑回河阴老家奔丧去了。
陈尧佐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就派戚叡去质问那戒贪和尚,被逼迫不过戒贪又去追问广智。那广智也相当的不爽,就写了一封措辞极不客气,咄咄逼人的信件,催逼躲在老家的高粱交付纹银。高粱自己也知道当朝宰辅陈尧佐也不是好惹的,不敢再次赖帐,只得肉疼交付了银子。
本来这件事就该到此结束了,可是好巧不巧的是,那封广智和尚索要银子的信落到了河阴一位嫉恶如仇的卖卦人吴自来的手里。吴自来看到了信件的内容怒不可遏,对这笔肮脏的交易十分不耻,一怒之下就告到当地的提刑司,碰巧这提刑司主使正是李西涯李宰相的门生。
经当地提刑司的逐级上报,最后这件案子就又到了御史中丞荀司律那里,手里拿着这件案子的卷宗,荀司律眉尾一挑,心想,“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哈哈。”紧接着他就拿上卷宗,像被什么给撵了一样,急急忙忙的向垂拱殿跑去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