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黄巾终定(2/4)
在孩子3至4岁就开始启蒙了。
而且多数都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启蒙。
这都还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
记住前提,这是家境殷实的人家或者世家。
普通平民百姓呢?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饱都困难,哪里有什么机会启蒙学习呢?
可能大部分人一生都没有听见过读书声。
如果照古法进行启蒙,那么要多少人当教俞习?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后世统一入学的办法。
3岁的孩子直接入学但太小,只能把年龄放大到7岁。
7岁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少年知事的时候了,也是最适合学习的时候。
原本想着蔡邕同样推广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也好全面推广开。
但现在嘛!
他大手一挥,把思教部的几十人划在了教育部下面,直接对他负责。
几天后。
经过初步培训的人已经能够掌握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了。
但随着深入学习,众人才发现,这简化字用来启蒙和推广太合适不过了。
不仅没有了繁琐的笔划,而且容易记住,书写的也更快了。
而且从简体字反过来看繁体字,也完全能看懂。
毕竟这东西完全就是一脉相承的。
众人都是识字的人,反过来学习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上手十分快捷。
但蔡邕对此依旧嗤之以鼻。
接下来就是数学和历史了。
有了前面的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他们很容易就接受了阿拉伯数字。
这天。
杨升难得清闲,在后院看起了书。
别说,八月的天气还是有点的热啊!
他坐在树荫下还稍显凉快些,旁边还摆放着水果和一些糕点。
最主要是旁边用扇子给他轻轻扇风的人。
伴随着旁边飘来的阵阵香风。
令人心旷神怡。
蔡邕、郭全和他麾下的人,把家里有的书都送进了工匠坊。
到现在已经全部完成刊印,但不管是什么书杨升都有一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