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重构(1/9)
1093年11月2日,切尔诺伯格,5号地块,22:25
移动城市并非是充斥钢筋水泥的灰暗之地,城市中往往不乏各类绿化、园林乃至河流、湖泊。
几乎每一座大型移动城市都是设计师的匠心之作,城市的规划往往会蕴含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体现着整座城市的特色文化。譬如一些炎国的移动城市,为了追求山、水、人、城的和谐,不惜大费周章地移山开河,远远望去、这样的城市宛如移动的巨兽。
切尔诺伯格的设计极为直白。乌萨斯帝国的国徽是一只东张西望的双头鹰,乌萨斯的国土向西已经追求到了极致,向东的开拓使命则由切尔诺伯格承担。
从上方俯瞰,三十余个地块与移动平台的基座构成的形状、宛如一座军舰。雄踞东方的切尔诺伯格城、承载着乌萨斯征服东方的野心。
然而,“大叛乱”之后,以鲍里斯侯爵为代表的新型贵族掌握了这座城市的主导权,再加上石棺源源不断供给的能源、使得这座城市脱离了集团军的掌控。
尽管乌萨斯的野性依然浸入了这座城市的地基,但是人们对于安居乐业的向往终究盖过了对于战争的狂热,这座城市也就挣脱了建设之初的使命。
前十号地块构成了城市的核心区,也是切尔诺伯格最早的市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愈发感受到城市的喧嚣与急躁正在吞噬一切,任何城市都离不开如田园般美好的一片净土。
于是市中心就营造了一处又一处公园与绿地——不过即便是为了营造公园,乌萨斯政府的行为也显得有些急躁,要腾出这么大片的空间、必须要迁走一部分居民,市政府以较低价格收买了这些用地,不愿走的就强行驱逐。
5号地块中的鲍里索夫公园就是这么建设而成的。
霜火坐在湖畔的长椅上,静静地感受着裹挟着血腥味的湖风吹过。
许多的战士就在这湖畔牺牲,月光之下,还可以看到湖中漂浮的尸体。
整合运动的攻城战十分凌厉与迅速,代价就是惨痛的牺牲。
工业区的排水渠中,依然时不时地就能打捞出尸体。
霜火也在想,如果战士们知道了整合运动的具体伤亡情况,他们还能毫无怨言地忍受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