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不忍猝睹的回眸(三)(3/6)
、匡铁英、王雁书设下的宴席,自然少不了胡海涛、刘修文两位得力盟友作陪。
觥筹交错间,一桌六人构成了县政坛的关键脉络——刘克己虽即将赴任市人大副主任,但余下五人均为县委常委,加之与胡海涛私交甚笃的县委组织部长早已形成默契同盟,在九人常委班子中,我们这方势力已然占据压倒性优势。
这场看似寻常的饭局,实则是权力版图重构的微妙缩影,众人杯盏相碰的脆响,恰似新政治格局落定前的序章。
酒席间,灯光暖黄,酒香在空气中弥漫。
我缓缓起身,双手稳稳端起酒杯,向刘克己郑重地深鞠一躬,声音里满是诚挚与感恩:“老书记,知遇之恩,重如泰山,我定会铭记终身,没齿难忘。”
刘克己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动容,赶忙摆摆手,温和地示意我坐下:“宏军呀,该交代的,我都跟你念叨过了,也不必再重复、再叮嘱了。看着你在这仕途上一步一个脚印,愈发成熟稳重,我打心底里感到欣慰。”
说罢,他抬手端起酒杯,神色间既有对过往岁月的眷恋,又有对未来的期许,感慨道:“我这一辈子,都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为官,如今终于要离开了。” 他目光缓缓扫过席间众人,语重心长道:“我只盼着,往后大家能齐心协力,把咱们县打造成宜居宜业的首善之区。等我退休了,回来安度晚年,也能有个舒适安心的归宿。”
言毕,他仰头一饮而尽,杯中的酒好似承载着他多年的心血与期望 。
包间内酒意与暖意交织,在座的每个人眼角都泛着感动的泪光,逐一高举酒杯一饮而尽。
我暗中观察着满座神色,见时机成熟,便以如厕的借口离开了包间。
踏着柔软的地毯穿过回廊,我推开另一个包间虚掩的门。此刻,包间内气氛紧绷,赵田裕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焦虑不安;林蕈精致妆容下难掩紧张。反而是刘克己的儿子刘子韬表情反而正常一些,看来他才是看惯了大场面的人。
我压低声音:“刘书记正喝在兴头上,该出场了。”
这场看似偶然的邂逅,实则是我精心设计的一场不期而遇。刘克己即将去市里赴任,最放心不下的当然是自己亲家和儿子的产业无人庇护,他有心托付却又不好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