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敲打李泰(1/4)
百骑司的密信送上来,李世民沉默了半日时间,最后命人套了车出宫,约了长孙无忌一同到魏王府。
魏王府的文学馆人声鼎沸程度,热闹不输崇贤馆,李泰将《括地志》的前两章奉与李世民。
《括地志》苏勖才是主编,李泰就是挂个名,过往他有以李泰取代李承乾之意,愿意抬举李泰,可现在他没有那个意思了,《括地志》也就没那么惊艳了。
“青雀,太子的《贞观字典》即将成书,于朝廷而言意义重大。”
李泰心下冷笑,他提出编写《括地志》,李承乾甩出一本《贞观字典》,偏偏父亲还要拉偏架。
“儿的《括地志》就那么差吗?”
李世民拍拍李泰肩膀,意味深长的解释:“关陇李姓军功起家,山东大族以书礼传家。打天下看军功,治天下要读书人。山东大族自恃门庭久远,哪怕已经是破落户,依然为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李家天下要久远,就必须打击山东大族的气焰,否则这朝廷殿堂姓李的说话就没有分量了,为父说得这些,你能明白吗?”
李泰听得明白,但他选择装聋作哑,东宫三少,魏征是寒士领袖,李靖出身关陇,李世绩出身代北,加上一个长孙无忌。
李承乾身后有关陇和代北的支持,他只能从山东世族下手,孔颖达孔夫子之后,山东大族魁首,李承乾将人丢到岭南,此前卢家一案李承乾再次树敌山东大族。
李承乾丢过来的机会,他自然要好生把握。
“儿愚钝,请阿耶明示。”
“高士廉修《氏族谱》,将关陇李姓定为第四等,山东的崔氏定为第一等。”说到这里,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崔卢等姓更是放出狂言,就是皇家的皇子公主,他们都看不上。”
父亲的意思,李泰当然明白,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大族看不上军功起家的关陇李姓,对皇族大不敬,这种风气不能长。
崇贤馆的组成人员,就是李承乾和一群二世祖,想说有人给李承乾捉刀代笔都没嘴说的。
关陇李姓的太子,年仅二十一岁,独立编撰了《贞观字典》,就是父亲甩给山东大族的耳光,削弱山东大族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太子的策论,连中书令和魏侍中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