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紧急会议(2/3)
研究机构在做,但还没听到谁宣称成功了。至于国内,这个圈子里的人很多都互相认识,我知道也有几个同行机构在做,但目前除了我们,还没听说谁成功了。”
龚局长问道:“唐教授,按照最初的设计,你的研究成功后会率先应用在什么方向上?”
“科学研究。”唐汉兴的回答非常肯定:“各位领导都知道,科学家思考一个新问题,经常是很久想不通,要把很多种可能和悖论都想一遍,但或许有一天,甚至是某个瞬间突然就突破了。而且,思考5分钟的东西,如果要用语言按逻辑写出来,需要好长时间。所以,我们就考虑让科研工作者在实验舱里思考,由模型把他们的思考识读并表达出来,再导入一个训练好的专业ai模型,那个模型会替他继续思考,并给出一些结果。科学家很有可能在这些结果的提示下,迅速产生突破。然后再用我们的模型把大脑中的思想直接表达出来,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简单地说就是将人类思维中的‘人脑漩涡’与人工智能嫁接,采用‘人脑创新-大脑意识识读-机器算力推理-人脑再创新……’的过程,形成‘碳硅双智漩涡’,以使我们的创新性科研时间大幅度缩短。如果成功的话,像爱因斯坦创造的那种五百年一遇的天才级成果,可能在很短时间大量涌现。”
龚局长不断点头:“这个想法非常好!对国家很有价值!可以尽快开始进行实验。我们会全力支持你。”
“唐教授,您认为这项技术会对国家安全带来哪些影响?”丁局长严肃地问道。
唐汉兴坦白地说:“这个问题我没有深入思考过,对国家安全这方面的了解也不深。粗浅地讲,这个技术就是当初科幻小说里的那个‘脑透’。一方面只要把人放进识读设备,就可以让人‘裸脑’,无法保守任何秘密,另一方面,在别国拥有同样技术的情况下,我们想保守国家机密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如果法律允许的话,要求每个知晓机密的人都测试一遍,外国间谍便会无处遁形。对各国来说,人力间谍在未来的世界里风险很大。如果从这个方面看,虽然我们比a国晚了一段时间,但至少现在有了这个技术。我不知道站在情报安全的角度是不是算是在同等条件下竞争了?”
梁副校长追问道:“后来你是否进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