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汉代工官徐高(3/3)
若温度过高或窑内气氛控制不当,陶器可能会变形、开裂,甚至出现颜色不均的情况。徐高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通过观察窑口的火焰颜色、听窑内的声音,判断窑内情况,适时调整烧制参数,力求每一件陶器都能达到最佳品质。
在官营作坊中,徐高的工作受到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作坊内有明确的分工和生产流程,每个匠人负责特定的工序,徐高或许专精于某一环节,也可能掌握多项技艺。“物勒工名”制度下,他制作的每一件陶器都承载着责任,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声誉,还可能面临惩罚。这种制度压力促使徐高不断精进技艺,追求极致。
徐高在工官作坊的生活虽然相对稳定,但也充满艰辛。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长时间在高温的窑炉旁工作,对身体造成极大消耗。然而,正是这种专注与坚持,让他在陶器制作领域不断突破。他制作的陶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精美的装饰和稳定的质量,成为官营作坊中的精品,不仅满足了官府的需求,也可能随着贸易流通到其他地区,传播汉代的手工业文化。
元凤三年留下的“工徐高”陶文,不仅是他个人技艺的见证,更是汉代工匠精神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徐高这样的工官匠人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用双手创造的精美器物,用匠心传承的技艺,共同构筑起汉代手工业的辉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藏在斑驳的陶文里,等待后人去解读、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