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东汉孝子徐弘(2/6)
。
徐弘的孝顺之举,不仅体现在家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邻居们经常能看到他蹲在河边,认真地清洗母亲的衣物。尽管河水冰冷刺骨,他的双手被冻得通红,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抱怨。而当他去市集采购时,他总是会在众多的鱼肉摊位前徘徊,仔细挑选最便宜的那一块。他自己则宁愿吃着简单的野菜和糙米,也不愿多花一分钱在自己的饮食上。
有人看不下去,劝他说:“你年纪还小,何必这样亏待自己呢?”徐弘却一脸严肃地回答道:“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时刻牢记在心。如今母亲生病体弱,我如果不赡养她,还有谁能来照顾她呢?”
延光元年(122年),蜀地遭受了一场罕见的大旱,赤地千里,田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这场旱灾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人家都面临着饥荒的威胁。
徐弘的家中也不例外,存粮已经耗尽,一家人陷入了饥饿的困境。徐弘的母亲吴氏看着日益消瘦的儿子,心中十分心疼。她决定减少自己的食量,以节省粮食给儿子吃。
徐弘发现母亲的举动后,心如刀绞。他深知母亲的身体状况不佳,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会支撑不住。于是,他跪在母亲的床前,泪流满面地劝说:“母亲,您千万不要这样做。儿虽然无能,但也绝不能让您饿着肚子。昔王祥卧冰求鲤,郭巨埋儿奉亲,他们都是大孝子,儿虽不才,岂敢让古人专美于前?”
吴氏被儿子的孝心所感动,但她还是坚持要减食。徐弘无奈之下,只得答应母亲会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徐弘就背着猎弓进山打猎。由于山路崎岖,他又不熟悉地形,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猎人设置的陷阱里,扭伤了脚踝。但他强忍着剧痛,挣扎着爬出陷阱,继续在山林中寻找猎物。
终于,经过一番艰难的搜寻,徐弘发现了一只野兔。他欣喜若狂,立刻张弓搭箭,将野兔射倒。然后,他拖着受伤的脚,艰难地回到家中。
徐弘将野兔煮成了一锅鲜美的汤,端到母亲面前。吴氏看着热气腾腾的汤,眼中满是感动的泪水。她知道这只野兔是儿子用生命换来的,便让徐弘一起喝。
徐弘却摇摇头,笑着说:“母亲,您喝吧,儿不饿。”说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