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东汉孝子徐弘(4/6)
徐弘还刻苦研习针灸之术。他深知这种医术对于治疗母亲的疾病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他不惜在自己身上反复试验,不断摸索,最终掌握了针灸的要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成功地为母亲缓解了病痛。
就这样,经过数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吴氏的病情竟然逐渐好转起来。她从最初的卧床不起,到后来能够慢慢地扶着拐杖行走。这一切都让徐弘感到无比欣慰,而吴氏也逢人便夸赞道:“我的儿子如此孝顺,他的这份孝心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更有效啊!”
永和年间(公元136年至141年),广汉太守听说了徐弘的孝行事迹,对他非常赞赏,想要以“孝廉”的名义举荐他入朝为官。在那个时候,被举荐为孝廉可是一件极其光荣的事情,许多人都梦寐以求。然而,徐弘却毫不犹豫地叩头拒绝了太守的好意,他说道:“我自幼就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地将我养大成人。如今母亲年事已高,身体又如此虚弱,如果我离开她去做官,那还有谁能在她身边侍奉呢?古人说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只希望能够终身陪伴在母亲身边,尽我所能地孝顺她,实在不愿意去做官啊。”
太守被徐弘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也就不再勉强他,反而下令让郡县表彰徐弘的家门,赐予他们“孝行之家”的称号。
徐弘虽然拒绝了官职和爵位,但他并没有闭门自守,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他常常以孝道来教育和感化乡里的子弟们,每逢市集的时候,他都会在集市上摆上桌子,为大家讲解《孝经》。
当遇到邻里之间发生纠纷时,徐弘必定会用“父母养育之恩”来劝解他们,让他们明白亲情的重要性,从而化解矛盾。在他的影响下,西乡一带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老年人都能得到很好的赡养,孩子们也都懂得尊敬长辈,孝悌之风盛行。
有一些少年受到徐弘的影响,开始效仿他为父母洗衣做饭,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还有一些游子,本来远离家乡在外闯荡,得知徐弘的事迹后,也纷纷放弃了远游的计划,回到家中侍奉双亲。百姓们都感慨地说:“徐孝子的风范,甚至连草木都能感化啊。”
和平元年(150 年),徐弘的母亲吴氏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二岁。徐弘悲痛万分,按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