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冻土骨契(1/3)
莫斯科的冻土在三月仍未解冻,秦明的皮靴踩过亚乌扎河畔的冰面,靴底铁钉与冰层摩擦出蓝白色火花。当地法医叶莲娜·伊万诺娃的羊皮灯笼照亮前方,三具半埋在冻土中的尸体呈跪拜状,肩胛骨被掰成天鹅展翅的弧度,颈椎与胸椎连接处插着镀银的东正教十字架。
“第七次‘冻土骨契’。”叶莲娜的俄语混着西伯利亚寒流的冷冽,手套捏住十字架轻轻旋转,金属与骨骼摩擦的脆响让大宝皱眉,“每个受害者的寰椎都被钻孔,插入微型芯片,芯片表面刻着《俄联邦法医法典》的条款——但内容被篡改过。”
秦明蹲下身,手电筒扫过尸体手腕,褪色的刺青在冰层反光中显形:齿轮与手术刀的重叠图案,中央嵌着莫斯科区号“7”。他用探针戳向锁骨下方,冻土裂开的缝隙里露出半截指骨,截面刻着西里尔字母拼成的“晨光”。
“是‘颅骨学会’莫斯科分部的标记。”大宝从背包掏出十二城蝴蝶骨雕,莫斯科的缩写“ow”对应骨雕左翼第三片鳞粉,“他们在冻土中复刻晨光化工的实验,用十字架替代蝴蝶,把法医技术和东正教圣骨崇拜结合。”
莫斯科国立大学法医实验室
低温冷冻柜的蓝光映着叶莲娜的白发,她将受害者的寰椎芯片放在扫描台上:“数据显示,芯片存储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时的无名骸骨资料,其中三具的dna与龙番市晨光化工的004-006号实验体高度吻合。”她调出比对图,“更奇怪的是,这些骸骨的骨龄比实际死亡时间年轻三十岁——就像有人在冻土中‘逆生长’。”
林涛的手指在键盘上飞掠,屏幕跳出国际刑警的加密档案:“1991年,苏联法医总局与晨光化工有过技术合作,项目名称是‘冻土骨库’——用福尔马林混合液氮保存骸骨,声称能‘冻结死亡时间’。”他突然指向地图,“莫斯科分部的坐标,正好在当年的合作实验室旧址下方。”
秦明的视线落在实验室墙上的旧海报,1991年的宣传画里,齿轮手术刀标志下方写着俄语“为冻土中的真相代言”。他摸向口袋里的蝴蝶骨雕,莫斯科的鳞粉在紫外线灯下发亮,显露出微型俄文:“当第十二块鳞粉归位,冻土将吐出被时间吞噬的名字。”
“叶莲娜,查1991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