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冻土回声(2/2)
有放射状裂纹,是快速冷冻导致的冰晶损伤,和前两起的‘冻融性角膜裂’完全一致。”他突然压低声音,“老秦,你觉不觉得,凶手在模仿赵主任当年发表的《低温尸体损伤特征》论文?”
解剖室外传来刺耳的警笛声,小羽毛抱着新的物证袋冲进来:“刚接到报警,龙番大学实验室发现第四具冷冻尸体,现场……现场有您的名字。”她将照片递给秦明,镜头里的冷柜门上,用死者的血写着“秦明,该听第四声枪响了”,每个字的笔画末端,都拖着冰棱状的血滴。
秦明的视线落在照片角落,冷柜旁的实验台上,摆着个金属盒,盒盖刻着齿轮与手术刀的标志——这个曾在霍启明暗中出现过的符号,此刻在冷光中泛着刺骨的寒意。他突然想起赵永年坠楼现场的监控录像,有个戴兜帽的身影在顶楼停留过37秒,而那人的鞋印,和冷冻尸体现场的足迹完全吻合。
“林涛,查赵永年的学术论文引用记录。”秦明抓起风衣,领口的福尔马林气味混着室外的雪味,“凶手在按照赵主任的研究成果杀人,而第四声枪响——”他看向解剖台上的死者,左手小指的凹陷像只永不闭合的眼,“可能指向当年排污案的关键证人,那个至今下落不明的化工工程师。”
雪片拍打窗户的声响中,大宝突然指着死者的指甲:“甲床里有黑色碎屑,不是普通污垢——”他将碎屑放在显微镜下,晶体结构在灯光下闪烁,“是低温保存的骨髓样本,和赵永年实验室的冷冻标本编号一致。”
解剖刀在秦明手中发出轻颤,刀柄的防滑纹硌得掌心发疼。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连环杀人案,而是有人在借赵永年的学术遗产,向整个法医系统发出挑衅——那些被冷冻的尸体、被刻蚀的指骨、被模仿的论文,都是凶手留在冰层下的无声证词,而破译这些证词的钥匙,就藏在赵永年坠楼前紧握的实验室门卡里。
当警车载着秦明冲向龙番大学时,后视镜里的殡仪馆渐渐缩小,停尸房的灯光在雪幕中像具发光的冷柜。他摸向口袋里的实验室门卡,芯片区域还带着赵永年的体温——如果死者真的在“数着枪响”,那么第四声,或许会在打开实验室保险库的瞬间,彻底撕裂五年前排污案的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