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秦淮河,我来了(3/3)
我们这就走吧”。去了后世亮堂,朱标也接受这个称呼,主打一个绝不内耗。
与后世的繁华不同,此时的秦淮河畔充满江南水乡的婉约之感。
十个侍卫跟在身后,其他人则散在四方,很有一种地主家的傻儿子带着家丁在外横冲直撞的既视感。
现在天还早,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很多人也发现他们这个奇怪的队伍。
南京市都城,如果仅有朱标他们,人们自不会在意,这里最多的就是权贵公子,哪个不是前呼后拥。
不过刘浩的短发和打扮就很吸引人眼球,番邦使者他们不是没见过,但如此穿着当真从来没有,还时不时把一个黑色盒子放在眼前四处张望,也不知这是作甚。
来到河边,刘浩深吸一口气,这种零污染的河边空气真的沁人肺腑,抚摸着几百年前的木质栏杆眺望远方,几艘画舫缓缓驶来。
咔嚓咔嚓,举起相机乱拍一气,构图?构什么图,都进入微单时代多少年了,反正先拍下来再说,回去裁剪就是。
身后的朱棣看得眼馋,实在忍不住小声说道:“浩哥,这是啥,给我玩玩呗!”
刘浩想了想,将相机设定为自动模式,对着身旁最近的侍卫说:“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那侍卫三十多岁,听见刘浩叫他也不慌,拱手道:“公子,在下王二牛。”
“看到这个按钮了吗,轻轻按下,听到‘滴’的一声,再稍微使劲,就能将这上面的景色收入其中,这么说能听明白吗。”
朱棣和王二牛点点头,给他们试了几次,分别给朱标、朱棣和毛骧来张秦淮河旁的人像摄影,把相机交给朱棣:“你也给我拍张,记得拍帅点!”
虽然是傻瓜模式,但显然朱棣是没这方面天赋的,拍了十几张,才从要不闭眼、要不模糊的照片中选出几张能看的。
“二牛兄弟拿着,给我们四个来张合影。”
在刘浩半拉半拽之下,毛骧只好扭捏着站在几人身后,表情如便秘一般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