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探医之行,群儒阻道(1/3)
京城文街,素来雅士云集,诗书传香,是士子争名之地。
而今春寒未褪,街中却早已人头攒动。文楼茶肆前,数位身着儒衫的年轻士子围坐高台,正评诗论文,朗声抚笙弹词,引得旁人频频驻足,称赏连连。
“此乃柳公子所作《登京台赋》!”茶博士大声吆喝,“满京皆传,一朝脱稿,便为文街魁首之作!”
“好词!好气势!”
“柳公子才名日盛,恐怕明年便能入翰林!”
话音未落,一道僧袍自远处走来。
来人一袭灰衣,面目沉静,背负布包,神情肃然。
正是萧逸。
他自祖母病榻旁赶来,一夜未歇,只为打听神医行踪。方才打听得知,那位神医今日暂住文街一户书斋之中,便顾不得疲惫,匆匆赶来。
可他方至街口,便被几名士子拦住去路。
“此乃文街清地,外人止步。”
萧逸停下脚步,目光平静:“贫僧欲访一人,不欲惊扰诸位。”
“你说你是僧人?”拦路者上下打量他,嘴角露出轻蔑之笑,“倒像是从庙中出来的‘过气和尚’,身上这股旧袍味,倒叫文街都黯了几分。”
另一个士子冷笑:“近来京中多流言,说将军府那位废子回来了,难不成你就是他?”
萧逸并不动怒,只淡淡道:“贫僧法号镜澄。”
众人哗然,面露讥笑。
“果然是那位萧逸……将军府养子,罪臣出身,三年不闻人事,如今居然敢上文街?”
“京中笑谈!好一个镜澄!莫不是庙里清净久了,来我们这儿求个‘诗魁’换换风水?”
高台之上,一名锦袍文士起身,手持白扇,年约二十五六,面白无须,正是方才的柳公子。
他下得台来,嘴角含笑,语气温柔却暗藏锋芒:“镜澄大师既已出家,便该诵经礼佛,何必来搅文墨清地?这里不比庙堂,讲的是诗书礼乐,不是香火供养。”
此话一出,四周顿起哄笑。
“柳公子此言甚是!和尚走文街,怕不是把墨香熏成了檀味。”
萧逸缓缓抬眸,眼神澄澈如镜,淡淡道:“三年诵经,不写春秋,却识春秋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