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熙宁九年(3/4)
通。三兄种种举措,初衷只为除弊拔冗,革除我朝积贫积弱之局面,殚精竭虑,一心为国为民,不可谓大公无私。然则急于求成,在短短数年内,次第颁布纷繁的法例,一事未已,一事又兴,很难收到实际的成效。另用人但求拥护新法,而不问其品格,故幸进小人均为所用,此般已有倒行逆施之嫌……”
难得兄弟二人有此心平气和坐而论政之机,和甫虽悲兄长丧子之痛,但有些话终究不吐不快,干脆说个痛快:“……且变法之举注重于理财,忽略了行政之改革。以百孔千苍之各级行政而欲其负责推行重大之变法,自不可能。在内政亟待改革的形势下,又屡启边衅,对西夏等用兵,结果作战失利,使辽乘机略地,既损国威,又耗国力。加以久旱成灾,饥民流离失所,守旧派遂以天怒人怨为藉口,大肆攻击新政,便是支持变法的官家亦大为动摇。新法本身也有缺点,例如贷款给农民,取息二分,仍嫌过高;农民借款容易,往往超借而难以清还……”
“早前,官家得晓百姓为躲避保甲法断指断腕一事,乃询问于三兄。三兄言:‘即使确有其事,也不足为怪。如今士大夫看到新法实施,尚且指三道四,何况是普通百姓呢!开封府二十五民户,不可避免有愚蠢之人受到蛊惑,干出蠢事,岂能因为一两个人的极端行为就不敢有所作为了呢?’官家尤不放心,说:‘民间言论听任其发展,则兴盛,不可不畏。’……”
“去岁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官家临朝嗟叹,坚持新法的意志更加动摇。三兄言:‘水旱灾害,即使尧舜时代也不可避免,此不足以招致陛下忧虑,我们应当做好应对工作就好。’官家愁眉难展:‘饥民流离失所,岂能视为小事儿?我担心的,正是应对工作没做好。如今,百信怨望赋税过重,非议四起。自近侍之臣至太后家族,无不言新法之害。两宫皇太后以至于涕泪交横。’”
他心中虽觉言辞锋利,但沉疴需用猛药,继续说道:“司马君实上书言变法造成‘士大夫沸腾,黎民骚动’,虽失偏颇,却也算是言之有据。事实上变法之事非止朝堂之上颇多纷争,便是民间也多有怨言,此有悖于三兄初衷也。”
“三兄为了变法革新,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引经据典,辩驳得满朝文武无话可说;对待反对变法者,则以秋风扫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