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行脚医生手册》(2/7)
“孙大圣因为需要照料铁炉巷院子那边的药园所以就没有参加义诊,我的话就是可能会偶尔去看看吧。”
祁福溟医师对于施宗义可是非常佩服和感激的,佩服的是施宗义教给他们天医阁许多不同的医学知识,让他们大大的开阔了眼界。
而感激的事情是施宗义前前后后给他提供了不少的“试验素材”,让他可以把医学解剖顺利的学会并且练习到精通的程度。
如今他觉得自己的医术比以前起码提高了两三倍,而医学方面的成就感是他毕生的追求。
想想当初自己用来做实验的那些粗糙的瓶瓶罐罐,再看看现在实验台面上精美透明的玻璃器皿,祁福溟医师更是感到满意无比。
“能够来到忠义武馆天医阁,就是咱老祁这辈子最明智的选择吖!”
这是祁福溟医师的真心话。
施宗义今天想和祁福溟医师商量的事情就与义诊活动紧密相关。
“祁医师,咱们自己能不能整理编辑一本《行脚医生手册》?”
“可以吧……等等,什么叫做《行脚医生手册》?”
于是施宗义就和祁福溟医师解释了一下关于《行脚医生手册》的具体计划和操作手法。
就是各位小伙伴们在进行免费义诊活动的同时也可以收集到大量真实的数据和案例,整理成为病历资料以后就是医学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些病历资料有助于见习医师们学习临床经验和借鉴诊疗思路,并且能够促进医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其实施宗义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他想到了一本神奇的书册——《赤脚医生手册》。
曾经,建国之初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然而高级医务人员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分布在农村。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伟人当即亲自指示:“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
随即,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农村稍有文化的赤脚医生如同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靠着“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服务于广大乡民。
之后,《赤脚医生手册》整理出版,那本深紫色塑料皮封面的手册立刻成为风靡全国的畅销书,全国各地的赤脚医生几乎人手一册。
它不按照传统的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