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分裂之痛第1章 三指与两指的战争(3/4)
帝对尼康言论的驳斥,是对旧礼仪派信徒的认可和庇佑。
四、圣像屏风后的匕首
1654年主显节,这原本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节日。尼康在克里姆林宫展示新式圣像屏风,画中圣母的右手被改为三指,这是对旧礼仪的公然改变。
旧派大司祭阿瓦库姆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对信仰的亵渎。他突然掀翻屏风,在屏风的背面,用焦炭画着尼康的肖像,三指手势被篡改成捏着波兰金币。“你卖掉了俄罗斯的指纹!”阿瓦库姆悲愤地呼喊。
当他被拖出宫门时,袖中抖落的不是圣经,而是一把顿河哥萨克的弯刀。刀柄缠着羊皮纸,记录着第聂伯河哥萨克营地对新礼仪的诅咒。这把弯刀象征着旧礼仪派的反抗精神,他们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信仰,哪怕面对的是强大的宗教和政治压力。
五、焚经之火
1656年寒冬,莫斯科河畔竖起铁架,焚烧旧版经书的浓烟染黑了雪原。那滚滚浓烟如同恶魔的气息,笼罩着整个城市。老修女玛尔法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她将最后半本《古礼仪指南》塞入死婴襁褓,投入冰窟。她希望这半本经书能够在冰层下得到保存,希望旧礼仪派的信仰能够在黑暗中延续。
十年后,破冰船在河底打捞出婴儿遗体。令人惊奇的是,羊皮经书完好无损,婴儿手指冻成两指手势,掌心攥着尼康的断发。“上帝在冰层下保存了真相!”旧派信徒们将遗体奉为圣骸,从此,流放西伯利亚的囚车又多了项罪名:“传播冰冻异端”。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旧礼仪派与尼康改革派之间的矛盾,双方的斗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尼康的宗教改革,原本是为了统一俄罗斯的宗教礼仪,加强教会的权威和影响力。然而,他没有想到,这场改革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对和抵抗。旧礼仪派的信徒们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的抗争,不仅仅是一场宗教仪式的争论,更是一场关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和信仰自由的斗争。在这场三指与两指的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只有无尽的痛苦和分裂。俄罗斯的宗教世界在这场风暴中遭受了重创,而旧礼仪派的悲歌,也成为了俄罗斯历史长河中一段悲壮而又令人深思的篇章。这段历史提醒着后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