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尼古拉一世的铁幕第4章 农奴制的锈蚀齿轮(5/5)
神可嘉,唯需注意方式方法。”这句话反映了尼古拉一世对贵族的偏袒和对农奴生命的漠视。在他看来,贵族们的“科研”行为即使伤害了农奴,也是可以容忍的。
次年春天,伯爵如愿获得圣斯坦尼斯拉斯勋章。这枚勋章是俄罗斯的一种荣誉象征,代表着贵族的地位和荣耀。而勋章绶带用的金线,正是农奴少女们最后的“科研成果”。这些金线是用少女们的头发编织而成的,每一根金线都沾满了少女们的痛苦和血泪。这枚勋章对于伯爵来说是一种荣耀,但对于那些无辜的少女来说,却是一种深深的伤害。
而在乌拉尔山脉的矿坑里,十五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目睹了更荒诞的场景。矿坑昏暗潮湿,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戴着镣铐的农奴们在黑暗中艰难地劳作着,他们的身体被沉重的镣铐束缚着,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然而,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农奴们依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他们用嘴传递着普希金的禁诗,普希金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压迫的批判,这些诗歌像星星之火,点燃了农奴们心中的希望。
当看守的皮鞭落下时,鲜血滴在“自由颂”的手抄本上,像给诗句加注了猩红的标点。这些细碎的火星,虽然看似渺小,但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们将在二十年后点燃废除农奴制的惊雷。车尔尼雪夫斯基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他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他开始思考社会的不公和农奴制的罪恶,决心为农奴们的解放而奋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反抗的力量逐渐汇聚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农奴制的不合理性,他们要求废除农奴制,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终,在 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结束了俄罗斯长达数百年的农奴制统治。这一伟大的变革,是无数农奴和进步人士奋斗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