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蒸汽战舰敲响的帝国丧钟第1章 圣地争夺战的荒唐开篇(3/4)
,尼古拉一世躺在御用军医马尔蒂诺夫的病榻上。他的身体已不复往日的硬朗,但心中依然怀揣着那个关于奥斯曼帝国遗产的幻想。他手持红蓝铅笔,在巴尔干地图上不断涂抹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狂热与执着,仿佛这张地图就是他的整个世界,而他正在上面勾勒着俄国未来的辉煌蓝图。
他的“奥斯曼遗产臆想症”已经病入膏肓。俄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缅希科夫,率领战舰与奥斯曼帝国进行谈判。在呈递给苏丹的国书里,竟然还夹带了《东正教特权确认书》。这无异于一个人闯入别人家中,不仅要求修改遗嘱,还妄图享受各种特殊待遇,严重侵犯了奥斯曼帝国的主权。
历史学家后来在沙皇的书房里发现了一些惊人的细节。尼古拉一世亲笔标注的进军路线精确到了每一个山口,他对地形的了解和规划不可谓不细致。然而,他却完全忽视了英法电报线中穿梭的外交密电。当俄军参谋部还在依据1812年拿破仑战争的经验来推演局势时,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已通过新开通的君士坦丁堡 - 伦敦电报线,将俄军调动的细节传遍了整个欧洲。这就如同一个人在黑暗中盲目摸索,而他人却在光明中对其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最为讽刺的是沙皇对“神圣同盟”的执念。这个由他祖父保罗一世缔造的保守主义联盟,曾经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此刻它却正被昔日的盟友们亲手撕毁。奥地利担忧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会威胁到自身利益,于是暗中向英法输送情报,期望借助英法的力量制衡俄国;普鲁士表面上保持中立,实则暗地里向奥斯曼帝国输送克虏伯大炮,增强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实力,以此遏制俄国的扩张。
1853年7月,当俄军跨过普鲁特河时,尼古拉一世还在给自己的将领们打气:“我们不过是在清理自家后院!”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不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然而,他并未意识到,他眼中“清理后院”的多瑙河攻势,在英国的帕默斯顿勋爵看来,是俄国冲向地中海的铁蹄,严重威胁到英国在地中海地区的利益;法国的报纸更是将俄军描绘成“从西伯利亚冰原扑来的北极熊”,营造出一种恐怖危险的氛围;就连奥斯曼守军都在战壕里传播着离奇的谣言——“俄国兵靴子底藏着东正教圣像,踩过的土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