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蒸汽战舰敲响的帝国丧钟第4章 巴黎和会的耻辱烙印。(1/4)
【卷五】俄罗斯与拿破仑时代的冰与火(1799-1856)
第十九章 克里米亚的硝烟:蒸汽战舰敲响的帝国丧钟(1853 - 1856)
第四节 巴黎和会的耻辱烙印
1856年3月30日,巴黎市政厅内,那孔雀石壁炉烧得通红,跳跃的火焰似乎想要驱散室内的寒冷与凝重。然而,俄国使团首席代表奥尔洛夫伯爵却觉得自己骨髓里结着冰碴,一种彻骨的寒意从心底蔓延开来。此刻,他手中的笔仿佛有千斤重,当他在《黑海中立化条款》上落下最后一笔时,笔尖竟戳穿了羊皮纸,这一细微的动作仿佛是他内心绝望与愤怒的瞬间爆发。
这份条约,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直地插入了俄国的心脏。它要求沙皇亲手将黑海舰队肢解成废铁,曾经威风凛凛、纵横黑海的战舰,即将成为一堆毫无用处的破铜烂铁。就连造船厂的龙门吊,这个象征着俄国造船工业实力的庞然大物,也得拆成柴火。冬宫密探送来的密报,如同冰冷的寒风,让奥尔洛夫伯爵的心情更加沉重。密报里说,塞瓦斯托波尔港的海水至今泛着铁锈红,那是无数俄国士兵鲜血的颜色。工兵们正用英国产的钢锯切割俄国战舰的肋骨,船板断裂声像极了北极冰层崩裂的呜咽,仿佛是战舰在发出最后的悲号,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屈辱。
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退役水兵瓦西里抱着最后一根铜制舰炮痛哭流涕。这尊被称为“雷霆之子”的舰炮,曾经立下赫赫战功,它曾击沉过土耳其旗舰,见证了俄国海军的荣耀时刻。然而,如今它却被无情地熔成三千枚硬币。硬币的正面刻着双头鹰徽,那是俄国的象征,可背面却是巴黎和约的签署日期,这仿佛是一种莫大的讽刺,象征着俄国曾经的辉煌在这份耻辱的条约面前土崩瓦解。“沙皇用大炮换了茶炊,”码头工人啐了口唾沫,满脸的愤懑与不屑,“英国人喝下午茶的银勺里,说不定还沾着咱们的血。”这些话语,道出了无数俄国百姓的心声,他们对这份条约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当农奴伊万·库兹米奇的尸体躺在多瑙河畔时,他怀里还揣着没来得及寄出的家书。这个可怜的农奴,被领主用250卢布卖给了军队,在领主眼中,他的价值仅仅等同于半个镀金马鞍。在克里米亚的战壕里,他见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