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帝国裂痕第2章 边疆扩张与远东野心(1/4)
卷六 红色飓风:末代沙皇到苏维埃(1856 - 1991)
第二十章 帝国裂痕:改革与革命的序曲(1857 - 1881)
第二节 边疆扩张与远东野心:俄国的双头鹰战略
在历史的宏大舞台上,19世纪中叶的俄国恰似一只凶猛的双头鹰,一只头贪婪地盯着欧洲大陆的权力博弈,另一只头则满是野心地眺望遥远的远东。在这片广袤而神秘的东方大地上,俄国的扩张欲望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不断吞噬着周边的领土。
故事要从1858年说起,这一年,在中国东北的瑷珲城,一场影响深远的谈判正在进行。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瑷珲城的街道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俄国的谈判代表穆拉维约夫趾高气扬地走进谈判大厅,他身材高大,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慢。而清朝的代表奕山则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深知此次谈判的艰难。
穆拉维约夫毫不客气地将一份早已拟定好的条约草案扔在桌上,用生硬的汉语说道:“贵国应将黑龙江以北的土地割让给我国,这是不可更改的条件。”奕山看着草案,脸上露出震惊和愤怒的神情:“这绝无可能!这些土地是我大清的固有领土,怎可随意割让!”
穆拉维约夫冷笑一声,威胁道:“贵国现在正面临着太平天国之乱,南方战事吃紧,根本无力顾及北方。而且我国的军队已经在黑龙江沿岸集结,若贵国不同意,后果你们应该清楚。”奕山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他深知清朝此时内忧外患,根本无法与俄国抗衡。在俄国的武力威胁下,奕山最终被迫在《瑷珲条约》上签了字。
这份条约如同一场噩梦,让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消息传到北京,咸丰皇帝气得捶胸顿足,但此时的清朝已经无力回天。俄国则如同一只饿狼,尝到了远东领土的甜头,更加野心勃勃地想要进一步扩张。
两年后的1860年,俄国又趁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这一次,俄国的胃口更大了,他们又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在北京的谈判桌上,俄国代表伊格纳季耶夫满脸得意地对清朝官员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