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帝国裂痕第3章 民意党的炸弹(1/4)
卷六 红色飓风:末代沙皇到苏维埃(1856-1991)
第二十章 帝国裂痕:改革与革命的序曲(1857-1881)
第三节 民意党的炸弹:专制与革命的死循环
1874 年的早春,彼得堡的街头还残留着冬日的痕迹,积雪在初融的暖阳下渐渐消融。此时,一列看似普通的马车队正悄然朝着斯摩棱斯克省进发。马车上挂着“农用物资”的幌子,可车厢里的情景却别有一番天地。二十多个年轻人身着粗麻布衣裳,神色紧张而又充满期待。有人正认真地往脸上涂抹着煤灰,试图让自己的面容变得更加沧桑和质朴;有人则在反复背诵着《农民权利问答手册》,仿佛那是开启新世界的钥匙。
队伍的领头人是大学生尼古拉·柴可夫斯基,他突然掏出怀表,严肃地对众人说道:“记住,从现在起,我们就是农机修理员季莫费、箍桶匠瓦西里、教堂司事叶戈尔……”这一番话语,犹如出征前的号角,宣告着一场特殊行动的开始。
这场精心策划的行动,宛如一场别开生面的角色扮演游戏,实则拉开了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宏大帷幕。三千多名知识分子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怀揣着满腔的理想和热情,纷纷撒向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他们背着《资本论》的手抄本,仿佛那是真理的象征;带着自制的医疗包,好似要为苦难的人民疗愈身心的伤痛。他们天真地以为,凭借着“真理的力量”,就能够唤醒那些沉睡在封建枷锁下的农民。
然而,现实就像一盆冰冷的水,无情地浇灭了他们的热情。当佩罗夫斯卡娅——这位后来震惊俄国的刺杀沙皇的女杰,在梁赞省满怀激情地宣讲土地改革时,那些淳朴的老农们却用警惕的目光看着她,小心翼翼地后退,口中还嘟囔着:“老爷,您是不是税务局的探子?”这样的回应,无疑给了民粹派沉重的一击。
这场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艺术”,在持续了三年之后,最终以惨淡的结局收场。政府的档案清晰地记载着:1877 年,共逮捕了 1612 名所谓的“危险分子”,其中 774 人受过高等教育。更让民粹派感到心寒的是,他们寄予厚望的农民,竟然主动举报了 35的传道者。在那些刚刚摆脱农奴身份的农民眼里,这些满口“自由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