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绞索与幻灭第2章 俄国在一战中的崩溃(2/4)
飞了一群乌鸦。
此役,俄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阵亡78万人,被俘92万。当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冬宫接到战报时,侍从发现他攥着金框眼镜的手指节发白。这位留着山羊胡的君主或许想起了十年前对马海战的惨败,同样的指挥混乱,同样的装备落后,历史总是喜欢重复自己的黑色幽默。坦能堡战役成为了俄国在一战中噩梦的开端,它不仅让俄国军队遭受重创,也让俄国国内的民众对战争的前景感到担忧和恐惧。
二、雪原上的绞肉机:1915年大溃退
1915年春天,华沙街头呈现出一片衰败和混乱的景象。面包店橱窗里摆着发霉的黑列巴,价格牌上的数字每天都在翻倍。背着行囊的难民像潮水般向东涌去,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无助。而与他们逆向而行的,是扛着老旧伯丹步枪的新兵。这些来自乌拉尔山区的农民,很多甚至不知道枪栓该怎么拉,就被送上了战场。
5月,德军在戈尔利采撕开了俄军防线。马克沁机枪喷吐的火舌中,穿着灰色军装的俄国士兵成片倒下。他们的血渗进维斯瓦河,把河水染成了诡异的粉红色。那血腥的场景,仿佛是地狱的写照。前线传回彼得堡的战报越来越简短,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打着人们的心:“放弃普热梅希尔”、“撤离利沃夫”、“华沙失守”……
在冬宫镶金嵌玉的作战室里,总参谋长尼古拉大公对着沙盘直冒冷汗。德军像把烧红的餐刀切黄油般捅进波兰腹地,短短三个月就推进了三百公里。这不仅让俄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更致命的是,里加、维尔纽斯这些工业重镇的沦陷,让俄国失去了38的煤炭产能和72的铁矿石供应。这对于一个正在进行战争的国家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我们的士兵在用木棍拼刺刀!”前线的求援电报堆成了小山。兵工厂里,女工们含着眼泪把教堂铜钟熔成弹壳,这是何等的悲壮。连上帝都开始为战争献祭了,可这依然无法改变俄国军队装备匮乏的现状。铁路调度员列昂尼德在日记里写道:“每节车厢都塞满了伤兵,他们的绷带渗出黄水,就像移动的裹尸布。”这是战争的残酷写照,也是俄国在这场战争中陷入困境的真实体现。
1915年的大溃退,让俄国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士兵们在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