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帝国裂痕第1章 克里米亚余震(3/6)
。“每人可分得 35 俄亩土地?”他转头问识字的铁匠,“但老爷要我们按每俄亩 150 卢布赎买?”铁匠苦笑着掰起手指:“按现在的粮价,你孙子那辈才能还清。”伊万的脸色变得阴沉下来,他原本以为获得自由后就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他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愤怒,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在图拉省,七十岁的老农奴彼得罗维奇颤巍巍地签完赎买协议,突然抓起桌上的圣像砸向地主管家。他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大声咆哮道:“你们把牧场和磨坊都划走了,给我这些沙砾地是要饿死基督的子民吗?”他一生都在这片土地上劳作,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改革后的土地分配却让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资源,这让他无法接受。当晚,他的尸体挂在村口白桦树上,胸前贴着“暴乱者”的标签。这一悲剧事件,无疑是改革过程中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也预示着俄国社会即将面临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
1866 年 4 月 4 日,圣彼得堡的春日阳光里带着血腥味。当亚历山大二世的马车驶过夏园时,二十六岁的卡拉科佐夫突然冲出人群。他手持老式燧发枪,眼神中透露出疯狂和决绝。硝烟散去后,沙皇的熊皮大氅上嵌着三十颗铅弹——幸亏刺客用的是老式燧发枪,沙皇才得以逃过一劫。
“陛下,这是第五次刺杀未遂了。”警察总监舒瓦洛夫擦着冷汗,惊恐地说道。“这些疯子说您改革不彻底……”沙皇抚摸着被击穿的马车铜饰,突然放声大笑。他的笑声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我给了农奴自由,他们却想要土地;我给了土地,他们又想要面包。俄国人永远不知道满足!”他为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却得不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困惑和痛苦。
此时在喀山教堂地下室,一群年轻人正传阅着《青年俄罗斯》宣言。为首的涅恰耶夫眼中闪着狂热的光芒,他激动地说道:“农奴制废除了,可农民反而更穷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必须用炸弹和鲜血彻底清洗这个腐朽的帝国!”这些年轻人对沙皇的改革感到失望,他们认为改革只是表面上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俄国社会的问题。他们渴望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这个腐朽的帝国,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如同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