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帝国裂痕第3章 民意党的炸弹(2/4)
等”的少爷小姐,和骑着高头大马来收税的官吏并无二致,同样令人心生疑虑。(根据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资料,1874 年“到民间去”运动中 61参与者出身贵族)
当民粹派在泥泞的乡间道路上四处碰壁、头破血流时,冬宫里的亚历山大二世正深陷中年皇帝的典型困境之中。这位被后世称为“改革沙皇”的君主,曾经做出了解放 2300 万农奴的壮举,在俄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此时的他,却对着财政大臣呈上的奏折,无奈地苦笑。财政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去年地方自治局申请的学校建设资金,如今只能满足 15……”
亚历山大二世缓缓推开窗户,涅瓦河上吹来的寒风裹挟着工人们的号子声扑面而来。他望着窗外那些正在资本家皮鞭下辛苦修建铁路的工人,心中五味杂陈。这些工人,不久前还是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如今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却又陷入了另一种困境。
历史仿佛总是充满了黑色幽默。当那些热血的大学生们在秘密集会上慷慨激昂地咒骂沙皇改革不彻底时,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位留着普鲁士式八字胡的君主,每天都要面对贵族们雪片般的抗议信。贵族们在信中抱怨道:“陛下,我庄园里的农奴全跑光了!”“圣彼得堡的泥瓦匠现在敢要三个卢布日薪!”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被民粹派奉为精神导师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其着作《怎么办》正是在沙皇的亲自批准下出版的。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处境,在 1879 年 4 月 2 日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那天,亚历山大二世像往常一样在冬宫花园里悠闲地散步,突然,他看见一个打扮成园丁模样的青年举着枪朝着他冲了过来。卫兵们后来在审讯记录里详细地写道:“刺客格里涅维茨基高喊‘这是为了被压迫的人民’,但陛下反应迅速,及时躲在了橡树后面……”
如果说之前的刺杀行动就像是单发燧发枪,偶尔发出一声巨响,那么 1880 年成立的“民意党”则如同连发机关枪,火力凶猛,让沙皇政府防不胜防。这个俄罗斯历史上首个职业革命组织,其组织结构之严密,堪比现代特工部队。中央委员会下设情报处、资金组、技术科等多个部门,甚至还专门成立了“死亡执行队”,可见其行动的专业性和计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