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帝国裂痕第4章 工业化之痛(1/4)
卷六 红色飓风:末代沙皇到苏维埃(1856-1991)
第二十章 帝国裂痕:改革与革命的序曲(1857-1881)
第四节 工业化之痛:维特改革与工人阶级的觉醒
1892年的深冬,圣彼得堡财政部内,青铜吊灯在蒸汽暖气管的影响下,摇曳出细碎的光斑。新任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紧握着铅笔,神情专注而狂热,在俄国地图上勾勒出一道道血红的直线,宛如在描绘帝国未来的蓝图。“莫斯科—喀山铁路,预算2700万卢布;西伯利亚大铁路,每俄里成本增加48……”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数字都仿佛是一颗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突然,他将铅笔狠狠戳向黑海沿岸,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咆哮道:“让英国佬去死!我们的火车要直接开进波斯!”
这位曾经的敖德萨铁路公司经理,怀揣着疯狂的计划,试图将俄罗斯打造成一台势不可挡的巨型蒸汽机。档案资料清晰地显示,在1893 - 1900年间,全俄铁路里程如火箭般暴增60,钢轨产量更是翻了四倍,仿佛整个国家都在这场铁路建设的热潮中沸腾起来。在乌拉尔山脉的深处,英国工程师史密斯目睹了一幕宛如魔幻般的场景:三千名囚犯在严寒中用冻僵的双手奋力刨开永冻土,他们的动作迟缓而艰难,每一下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监工则举着《圣经》,声嘶力竭地高喊:“这是通往天堂的轨道!”然而,他们正在修建的叶卡捷琳堡铁路,每公里却要无情地消耗六条人命,那冰冷的铁轨下,埋葬着无数人的生命与希望。
但维特真正的“秘密武器”却隐藏在巴黎证券交易所。1894年春天,他带着镀金茶炊和哥萨克舞团踏上了法国的土地,宛如一位精明的推销员,在香榭丽舍大街的沙龙里尽情展示着“俄罗斯奇迹”。“先生们,投资我们的铁路债券,年息4!”他的声音充满了诱惑,仿佛在向世人描绘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当贵妇们沉醉于琥珀伏特加的醇香时,维特却悄悄对《费加罗报》的记者耳语:“知道吗?俄国国库现在每分钟流出1800法郎利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揭示了俄罗斯在这场经济扩张背后的沉重负担。
当维特在冬宫用香槟庆祝外资涌入,沉浸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