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列宁的十月赌局第3章 内战的炼狱(2/6)
多人免于饥饿。
粮商看到这一幕,顿时吓得跪地求饶,他声泪俱下地说:“我是为了养活孩子……”他的声音颤抖,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然而,捷尔任斯基只是扶了扶夹鼻眼镜,表情冷漠而严肃地说:“你的孩子会成为苏维埃公民,但你必须成为教科书里的反面教材。”他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的怜悯,因为在他看来,革命需要牺牲,需要铁腕手段来维护。
枪声在庭院响起时,隔壁教堂的钟声正敲响午夜十二点。这钟声仿佛是命运的召唤,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契卡的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它向人们表明,苏维埃政权有决心、有能力打击一切反革命势力,保卫革命的果实。
1918 年 8 月 30 日,对于苏维埃政权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日子。列宁在莫斯科米海尔松工厂演讲时,社会革命党女刺客卡普兰连开三枪。一颗子弹穿透列宁的左肺,另一颗卡在锁骨。当医生切开列宁的西装时,发现内袋里装着拉斯普京的头发——这个末代妖僧的遗物竟成了护身符。这一细节仿佛带有某种神秘的色彩,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列宁当时所面临的危险。
陷入昏迷前,列宁对斯大林喃喃道:“让费利克斯……加倍……”他的话语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力量,传达出他对敌人的愤怒和对保卫革命的坚定决心。三天后,彼得格勒契卡负责人尤里茨基遇刺身亡,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紧张。捷尔任斯基在办公室挂起全国地图,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复仇的火焰。他用红笔圈出四十六个城市,坚定地说:“每死一个同志,就枪毙一百个阶级敌人。”
到 1920 年,契卡已发展成二十万人的庞然巨兽。它的权力和影响力迅速扩大,成为了苏维埃政权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契卡的特工们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他们需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打击一切反革命和怠工行为。他们发明了“阶级嗅觉”,这种独特的判断方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哈尔科夫的火车站,特工们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仔细观察着每一个旅客。他们能通过旅客指甲缝里的面粉痕迹辨认富农,因为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只有富农才有可能接触到较多的面粉。在基辅的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