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钢铁洪流第2章 斯大林格勒(1/5)
卷六 红色飓风:末代沙皇到苏维埃(1856 - 1991)
第二十五章 钢铁洪流:卫国战争与冷战的序章(1941 - 1953)
第二节 斯大林格勒:巷战、人海与意识形态胜利
一、伏尔加河畔的绞肉机:士兵的 24 小时人生
1942 年 9 月 13 日,那是一个让历史为之颤抖的日子。德军第六集团军的炮火如恶魔的咆哮,将斯大林格勒的午后无情地撕成碎片。曾经繁华的城市,在这一瞬间陷入了地狱般的恐怖之中。街道上满是残垣断壁,房屋在炮火中摇摇欲坠,人们的尖叫声、哭喊声和枪炮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死亡的乐章。
崔可夫中将缩在伏尔加河西岸的掩体里,他的神情紧张而坚毅。电话线那头传来的嘶吼声让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德国人冲进中央火车站了!”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他下意识地灌下一口伏特加,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流下,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他抓起话筒,声音坚定而有力:“告诉小伙子们,身后就是伏尔加河——要么把德国佬埋进墙里,要么自己跳河喂鱼!”这简单而又决绝的话语,成为了苏军士兵们坚守阵地的精神支柱。
18 岁的列兵伊万扛着反坦克枪冲进火车站时,天花板正簌簌落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勇敢和坚定。这座火车站曾经是城市的交通枢纽,如今却成了战争的最前线。德军坦克撞穿墙壁的瞬间,巨大的冲击力让整个车站都为之颤抖。伊万的班长毫不犹豫地把燃烧瓶塞进通风口,火焰瞬间升腾起来,伴随着德国装甲兵的惨叫。那声音仿佛是从地狱传来的,让人毛骨悚然。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三小时后,伊万的尸体被压在混凝土块下,手里还攥着半截德国兵的领章——这是他人生最后的战利品。在这座城市,苏军士兵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 24 小时,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连老鼠都学会了在交火间隙搬运面包屑,它们仿佛也在这残酷的战争中学会了生存的技巧。
崔可夫的“寸土必争”战术,本质上是把整座城变成了一个血肉磨盘。他把工厂车间改造成杀人迷宫,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死亡的陷阱。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拖拉机厂的烟囱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