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钢铁洪流第2章 斯大林格勒(2/5)
像一只敏锐的雄鹰,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他的枪法精准无比,每一颗子弹都能带走一名德军军官的生命。他成为了德军士兵心中的噩梦,每一次出现在战场上,都让德军士兵胆战心惊。
崔可夫还命令士兵“必须与德军共享每堵墙”。德军占客厅,苏军就占厨房,半夜从排气管爬过去扔手雷。这种近距离的战斗,让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和血腥。当保卢斯元帅抱怨“这不是战争,是屠宰场”时,崔可夫在日记里冷笑:“没错,但被宰的是你们。”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支撑着苏军士兵在这残酷的战争中坚守着每一寸土地。
二、人肉沙包与钢铁意志:废墟中的生存法则
10 月的寒风中,红十月工厂的烟囱冒着黑烟,仿佛是这座城市痛苦的叹息。德军占领了铸造车间,却在精炼炉里发现了三十具苏军尸体。这些战士临死前把自己焊死在炉门内侧,用最后一丝力气拉响集束手雷。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和勇敢,什么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第六十二集团军的政委们发明了“三米战术”:只要德军逼近到三米内,立刻引爆预设炸药,让整栋楼成为双方共同的坟墓。这种同归于尽的战术,充分体现了苏军士兵们视死如归的决心。他们知道,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后退的余地,只有奋勇向前,才能保卫自己的祖国。
斯大林的电报每天像催命符般发来:“不准后退半步!”这简短的话语,给了苏军士兵们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成为了他们前进的动力。崔可夫有更现实的激励手段:伏特加按杀敌数配给,抢回一间房奖香烟,夺回一层楼给勋章。这些小小的奖励,对于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士兵们来说,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废墟间穿梭,她的莫辛 - 纳甘步枪击毙了 309 名德军。她的身影如同鬼魅一般,让德军士兵防不胜防。当德国人用喇叭喊“来当我们的女招待吧”,她回敬的子弹打碎了扩音器。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在战争中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样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而战。
最惨烈的当属“巴甫洛夫大楼”。23 名苏军士兵死守这座四层建筑 58 天,这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他们用钢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