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故事第482(1/2)
2015年1月28日上午,港城半山别墅的智能会议室里,全息投影将南部海域的卫星地图徐徐展开。我轻点桌面,泛黄的海岸线瞬间被标注上红色区块——那里是港城仅剩的未开发乡村地带,百年渔村散落其间,远处的浅滩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沈小姐,这片地虽有海景,但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李嘉诚摩挲着金丝眼镜,目光扫过地图上蜿蜒的泥泞小路,“传统地产开发至少需要五年回本。”圆桌旁,其他商业大亨纷纷点头,霍英东集团继承人补充道:“就算建成别墅区,没有配套产业,如何吸引高净值人群?”
我微笑着调出星宁的“未来城市”规划模型。全息投影中,荒芜的渔村化作悬浮在空中的生态建筑群,磁悬浮列车穿梭于云海,垂直农场的藤蔓缠绕着量子光伏幕墙。“各位前辈,星宁要打造的不是普通别墅区,而是‘海上乌托邦’。”我手指划过虚拟屏幕,“用智能建造技术,半年内完成主体工程;通过量子能源系统实现自给自足;再引入影视、金融、科技三大产业配套,形成闭环生态。”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长江实业的高管突然开口:“但海外富豪为何选择这里?全球顶级住宅区比比皆是。”我立即切换画面,展示星宁独有的“特权体系”:业主不仅能享受私人岛屿的游艇码头、专属太空观测站,还可优先参与星宁的跨国项目投资。“更重要的是,”我调出慈善板块,“每售出一套别墅,将拿出20的收益投入内地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
李嘉诚的神色逐渐凝重,他调出星宁过往项目的数据:“九龙壹号别墅用两年时间,让周边土地增值30倍;智能建造技术将工期缩短80……”他抬头看向我,眼中闪过赞许,“沈小姐,星宁若主导开发,我愿联合其他企业注资500亿。”
消息迅速传遍港城商界。当我带着团队实地考察时,乡村的老渔民们围在智能勘探车旁好奇张望。“阿婆,以后这里会建起能发电的房子,海里还会跑会飞的车子。”我蹲下身子,通过ar设备向她展示未来图景。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好啊,我活了一辈子,就盼着咱们渔村能变个样!”
与此同时,我紧急约见港城规划局局长。在星宁总部的全息会议室里,我将开发方案与城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