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故事第489(1/2)
2015年3月10日,津海市滨海新区的海风裹挟着咸涩气息,掠过未来之城工地的巨型量子塔吊。这片曾经荒芜的盐碱地上,机械臂组成的矩阵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堆砌着纳米建材,ar投影在空中勾勒出15期高品质别墅区的蓝图,800平至4000平的户型图在阳光下流转着金属光泽。
“沈总,跨海大桥的量子桩基已完成60!”项目总监举着平板电脑匆匆赶来,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显示,智能建造系统将工期缩短了40。我点头示意,目光扫过工地入口处的全息招聘屏——滚动播放的高薪岗位信息,让现场咨询的人群络绎不绝。60名工人月薪2万、25名工程师月薪7万、20名质检员月薪38万,包吃包住的豪华宿舍配置,在北方建筑行业掀起轩然大波。
“这待遇比南方大厂还高!”一名来自四川的工程师挤在人群中,兴奋地给同乡打电话,“单人间带智能书房,还有年终奖!我买最近一班飞机票!”社交平台上,奔赴北方未来之城的话题迅速登顶,有人晒出连夜购买的机票,调侃道:“学了十年工程,终于等到用武之地!”
而在工地指挥部的会议室,一场特殊的会面正在进行。曾经的黑恶势力头目陈大龙如今西装革履,面前摆放着一本翻旧的《从黑暗到黎明:科技重塑人生》——正是我撰写的转型指南。“沈总,当年读了您的书,我变卖了所有非法产业,成立了‘龙耀智能建造公司’。”他的手指划过桌上的量子建造设备模型,“现在我的公司能独立完成3d打印摩天大楼,上个月靠有机蔬菜贸易就赚了20亿。”
我调出未来之城的招标信息,26亿工程款外加8000万奖金的巨型项目在全息屏上闪烁:“陈总,这次招标不看背景,只论技术。星宁的量子建造评分系统会实时监测施工效率、材料利用率和创新方案。”陈大龙目光灼灼,起身握住我的手:“沈总放心,我带来了自主研发的‘纳米蜂巢结构’,抗震性能比传统建筑强三倍!”
与此同时,工地外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来自全国各地的智能科技建设公司陆续抵达,四辆装载着量子挖掘机的巨型卡车轰鸣着驶入停车场。某南方企业的负责人对着镜头展示他们的“空中造楼机”:“我们的设备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施工,效率是传统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