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历史起源(2/3)
2 19世纪:神秘学体系的构建
- 卡巴拉与塔罗的融合:利维提出塔罗大牌对应希伯来字母,小阿卡那四花色对应上帝之名yhvh,形成“塔罗-卡巴拉”对应体系。
- 金色黎明协会的革新:1888年成立的英国神秘社团“金色黎明”将塔罗与占星、炼金术整合,成员阿瑟·爱德华·韦特(arthur edward waite)于1910年推出莱德-韦特塔罗牌,首次在小阿卡那中加入叙事场景(如“圣杯二”描绘情侣举杯),使占卜更具故事性。
3 20世纪:全球化与文化变异
- 透特塔罗与现代艺术:阿莱斯特·克劳利(aleister crowley)与弗里达·哈里丝(frieda harris)设计的托特塔罗牌(1944年)融入埃及神话、炼金术符号,牌面细节达1200余种,成为神秘学研究者的“高阶工具”。
- 文化融合与新时代运动:20世纪60年代后,塔罗与心理学、生态主义结合,出现如“草药塔罗”“龙塔罗”等变体,甚至衍生出“巴罗塔罗”这类社区参与式牌组,用于城市规划讨论。
三、关键争议与学术共识
1 埃及起源说的证伪
考古发现显示,古埃及文献中从未提及塔罗相关符号,且塔罗牌面的中世纪服饰、纹章元素与埃及文化无关。热贝兰的理论实为启蒙时代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浪漫想象。
2 中国叶子戏的局限性
唐代“叶子戏”确有占卜功能,但牌型(40张)、花色(四门)与塔罗差异显着,且缺乏跨文化传播的实证。
3 吉普赛人的角色
吉普赛人可能在18世纪将塔罗从意大利带至法国,但并无证据表明他们参与了塔罗符号系统的构建,更多是作为占卜从业者推动其传播。
四、现代研究与展览启示
2025年伦敦大学沃伯格研究所的展览“塔罗牌:起源与后世”揭示,塔罗的演变本质是符号系统的不断重构。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星”牌描绘女性指向灯塔,象征知识启蒙;而当代艺术家苏珊娜·特里斯特(suzanne treister)的“hexen 2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