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太好用了(3/4)
?
从前到后,完完全全,林思成都凭的是硬实力。
换成自己,多用点心,肯定能看出这樽铜炉是真品。但肯定联想不到什么“洗货”,更想不到炉膛内另有乾坤。
继而,也就发现不了那篇《往生经》,遑论推测出这樽铜炉的来历,出土范围,以及墓主人的具体身分?
所以,如果是王齐志,或是其他专家,至多也就鉴到“这樽铜炉实为真品”的程度。
但为什么要把真的造成假的,那就是公安机关的事情了。
西京为一省首府,市局内肯定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甚至于关兴民都能想到,这樽铜炉是犯罪份子洗货的产物。
但也就止步于“想到”,因为线索少的可怜,就只有这一樽香炉。
就算有人灵机一动,怀疑炉膛内另有文章,然后剥了那层锈,发现那篇往生经。但依旧得一点一点的找,一点一点的捋:
先请精通梵文、藏传佛教的专家翻译,去一趟布达拉宫,或是京城是肯定的。
但什么时候能联系到专家,什么时候能翻译出来?
算少点,半年。
翻译出来后,再拿到京城,请故宫或文物局的专家研判随葬者的具体身份。但故宫的专家很难请,文物局的专家更难请。既便能请到,也得排好长好长时间的队。
王齐志再给他们算少点:四个月到半年。一来一去,就一年以后了,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市局就只能先自己想办法,排查香炉的大概年代、出土的大概范围,随葬者的大概身份,以及流传的大概路径……说白了,只能先查是从哪挖的。
但说实话,比大海捞针轻松不到哪里。
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樽香炉是不是被康熙,以及之后的皇帝赐给了谁。赐给谁之后又流传了几代,中间有没有发生过变故,比如家道中落之类的,导致这樽香炉流落到了民间。
满清鼎盛时期四万万人,你还能把所有人的祖坟全排查一遍?
但林思成抽丝剥茧,找出了炉膛内的那篇经文,一下子将香炉的出土地点缩小到了一个极小的范围:从康熙开始,到满清灭亡,贵为太子、亲王、皇贵妃的贵人,拢共有多少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